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08-11 15:53:18作者:未知
贾浩楠 发自 副驾寺
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一起严重的智能驾驶直接相关事故,刚刚被证实。
高速道路上,据说是道路检修车停在高速左侧车道上,而另一辆开启智能驾驶的车辆完全识别失败,没有任何减速动作以80km/h的速度撞了上去。
而且是在白天光线良好,路况良好的情况下。
令人痛心的是,事故发生瞬间,抛锚车车主正站在车尾,猝不及防被后车正面夹击冲撞:
根据最新消息,被撞者已不幸遇难。
而从流出的现场视频和其后证实来看,肇事车辆,小鹏P7。
并且进一步得到证实的是,当时车辆处于智能驾驶状态,小鹏的智能驾驶系统没有及时检测到前方停车,也没有及时主动刹车,车主似乎也完全没有得到提示和反馈,并且当时也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路况上。
种种条件之下,悲剧没能避免。
从现场视频看,事故发生原因不复杂。
被撞的车据说是道路检修车,停在了高速最左侧的超车道上。
根据现场视频来看,停放的车没有放置三脚架,隐约能看到双闪。
根据网络上流传的疑似小鹏车主本人的聊天记录表明,他当时开启了智能驾驶功能,具体应该是包括LCC(车道保持)、定速巡航功能在内的基础L2级系统,但并不是小鹏NGP。
车主本人自述,当时刚好走神,没留意到前方的故障车辆。
而就在驾驶员对路况、车况都没有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小鹏的智能驾驶系统失效了,根本没能识别高速上的静止目标,以80km/h的时速撞了上去。
为什么判定是系统失效?
因为车主还表明,以前也出现过高速行驶中的突发情况,但系统会报警提醒驾驶员。这一次无论是提醒接管,还是AEB等等主被动安全措施都没激活。
后果很严重。从视频上看,前车车主先是被撞飞,又重重落在后风挡和尾厢上,当场失去意识。
最新的消息是,被撞的这位,已经不幸遇难。
这么大一车和人的目标,为什么识别失败?
现款小鹏P7,采用的是视觉为主的融合感知方案,具体搭载了13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
底层算力来自英伟达Xavier,算力30TOPS。
根据肇事车主本人的表述,他的小鹏P7目前已经更新到XPilot3.0系统,这也是需要额外花费3.6万元选装的。
按照官方描述,XPilot3.0可以通过高精地图和车上传感器,实现自动超车、自动限速调节、最优车道选择、自动切换高速公路、自动上下匝道、变道自动紧急避让等功能。
并可以在锥桶识别与避让、大货车规避、夜间超车提醒、故障车辆避让、拥堵道路跟车等国内行车场景下拥有较好的表现。
但事故还是发生了。
哪个传感器需要对这次失效负责?
超声波雷达?本身探测距离有限,主要服务于泊车场景,所以跟本次事故并无直接关系。
直接相关的,是车上的负责识别目标的摄像头和感知测距的毫米波雷达。
具体地说,是现款P7上负责前向感知的三颗不同视角、分辨率的摄像头,以及一颗前向毫米波雷达。
三颗前向摄像头,职责不同:
而毫米波雷达,则是博世提供,有效探测距离至少200米左右。
按照80km/h的速度、毫米波雷达最少200米探测距离计算,这次事故中,留给系统的反应时间至少是9s。
真的不算短了。甚至对人类司机,有9秒、200米的窗口期,绝对能避免事故。
但小鹏P7上的毫米波雷达、远距感知、中距感知摄像头至少三重冗余先后失效。
而且类似的事故,之前蔚来和理想也都发生过,还一度引发讨论——毫米波雷达的适用工况,比如时速超过80KM。
但在这起小鹏的事故里,时速没有超过80。
当然别忘了,失效的还有DMS驾驶员监控系统。
就在前两天,小鹏还因“车主眼睛小被误判注意力不集中”而上了一波热搜,向公众宣传了一波DMS系统的“严谨”程度。
但事实证明,现实考验中,小鹏汽车的DMS远达不到“有效严谨”的程度。
而且也有小鹏车主认为这是一次炒作,因为实测过程中,无论是NGP还是LCC辅助驾驶过程中,被监测的主要是方向盘上的握力感应。
该车主把DMS摄像头遮蔽,但并未影响使用——说明摄像头可能并未启用。
所以智能车进程中,会说会炒作可能会扩大品牌影响力,但最终还是得经得起现实考验。
责任划分,其实没有太多异议。
小鹏在给用户交付智能驾驶系统时,已经明确过免责条款。并且会向用户说明辅助驾驶不等于无人驾驶,司机需要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随时准备接管系统。
使用相关功能前,小鹏也会强制用户完成智能驾驶相关安全教育培训。
所以,这次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是在小鹏P7车主。
小鹏方面的回应全文是这样:
但是这次悲剧的发生,对我们普通用户则是警示。
首先,自动驾驶系统永远不可能做到100%零事故,即使是将来L4、L5高阶系统量产。
自动驾驶存在的意义,从来不是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而是在数学概率上,系统的可靠程度超过人类司机,由此带来社会层面的交通效率、安全性的整体改善。
而在现阶段,尤其是类似这次的事故一再证明,辅助驾驶阶段存在着局限。
纯视觉感知,对于静止物体识别有缺陷。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其他自动驾驶公司的产品,都不能完全保证避免漏检错检。
尤其是这次案例中,人站在车尾,可能形成了一个系统从来没见过的“异形物”,而之前AI可能并没有接受过针对这类异形物的训练。
而作为冗余的前向毫米波雷达,其实本身就具有高速场景下性能不足的缺点,这也是为何马斯克想要取消特斯拉上唯一一个毫米波雷达的原因。
算法、传感器都有不足,那应该怎么办?
从产品角度讲,增加激光雷达,可能是目前一个较为现实的方案。至少,激光雷达的探测光线,碰到障碍物一定会产生回波,这就在感知层面多了一层冗余,数据层面消除了“看不到”的隐患。
不过,现阶段避免事故的最有效方法,还是在我们用户。
智能驾驶当然可以用,也能切实减轻驾驶负担,但要切记:
手要放在方向盘,眼睛盯着路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