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绝非万能灵药,一窝蜂跨界不可取

更新时间:2022-08-19 14:14:39作者:佚名

光伏绝非万能灵药,一窝蜂跨界不可取

尽管追风口是上市公司一贯的做法,但这一次的跨界光伏潮还是让人大跌眼镜。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20多家和光伏行业毫无关联的上市公司宣布跨界转型,比如做益智玩具的沐邦高科、兽药龙头绿康生化、知名乳企皇氏集团、生猪养殖的正邦科技、地产行业的蓝光发展等等。一时之间,光伏似乎成为拯救各领域失意者的唯一解药,也引发了巨大争议。这种“万企皆可光伏”的做法,真的好吗?

表面来看,上市公司跨界投资光伏有其自身逻辑。一方面,受限于市场规模有限、自身竞争力不足等因素,主营业务的营收、赢利指标下滑,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转型成为新选项;另一方面,近两年来光伏赛道的高景气有目共睹,在欧美诸国加速向新能源转型的当下,光伏项目的确定性相比其他领域更强。因此,房企、乳企等向光伏赛道转型似乎并无不妥。

但正所谓隔行如隔山,跨界光伏赛道绝非一帆风顺,表面上的解药可能也是毒药。首先,上市公司转型热门赛道的例子几乎每年都有,但成功者并不多。毕竟公司进入全新赛道后,在企业管理、人才储备、技术迭代等方面都面临巨大挑战。有统计称,2012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绝大部分未达到预期,并购标的往往第一年业绩高速增长,第二年开始停滞,第三年开始下滑,该比例高达70%以上。前海梧桐并购基金总裁谢闻栗也曾表示,跨界并购成功率难超5%。

其次,光伏赛道绝非门槛低、见效快、竞争者少的新蓝海。光伏领域的激烈竞争已经行之有年,以光伏硅料龙头通威股份为例,2006年即进军多晶硅领域,经受住后来欧美“双反”政策的冲击后稳步成长,技术储备雄厚。皇氏集团、正邦科技这样的新玩家此时才入场,恐怕难以在激烈的市场搏杀中脱颖而出,由此导致的资源、资金的浪费恐怕不会少,也难以带给中小投资者充分回报。

最后,从光伏行业的发展来看,企业的过分内卷也并非好事,目前大量上马的光伏项目将会在两三年内集中投产,届时同质化竞争可能会引发不计成本的价格战,这种现象在很多领域都曾发生过。有关部门也曾经多次发声要警惕光伏产业低端产能过剩,尽管时下多家券商都持续唱多光伏未来的市场空间,但欧美的政策性壁垒也不得不防。综合来看,在当下储能技术未有革命性突破的背景下,光伏赛道的未来绝非一片坦途,无脑跨界者还需谨慎决策为好。

我们还需要警惕的是,当下宣布进军光伏的20多家企业中,肯定不乏蹭热点的投机分子。这些企业并非真心转型,只是单纯的释放利好拉抬股价以吸引散户入局而已,对于这些浑水摸鱼者,监管层必须保持适时介入监管,以黄钟大吕荡涤资本市场。历史已经证明,热衷概念炒作的投机分子下场都不会太好——比如炒作“区块链第一股”的易见股份今年已然退市。

本文标签: 光伏  跨界  上市公司  多晶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