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08-22 10:30:44作者:佚名
看点面对内卷的大趋势,有的人选择顺势而为、提早加入赛道,也有的人选择干脆躺平、任尔西东…但奔赴泰国的Timo一家的故事似乎说明,不卷并不意味着放弃,不鸡娃也不代表没有清醒的规划——最重要的不是教育的目的地,而是时刻铭记出发的意义。教育归根结底的全部意义,都在于过好生活本身。
文丨柯察金 编丨Leon
在教育的焦虑感几乎形成一种时代性“PTSD”的当今,套用莎翁的句式来说:内卷抑或躺平,这是一个问题。然而最近了解过Timo一家的故事后,外滩君发现,教育不一定会走向这两个极端——内卷和躺平之间,也并非无路可走。
几年前,Timo的父母因为想要给孩子更好的童年,远离国内的“卷”,毫不犹豫舍弃了国内经营多年的事业,移居泰国清迈。
但另一方面,他们不是那种不切实际的追梦者,反倒每一步走得都很踏实;也不是那种毫不做计划的放养型家长,而是会根据孩子的个性和兴趣合理地做规划。可以说,他们既反对卷,又并非“佛系”。
这种独特理念的结果,最无需多言的证明,便是Timo一脸灿烂、治愈的笑容——近些年,蔡妈妈原本只是想用相机记录Timo的日常生活,没想到在B站、小红书等社区,这个10岁的阳光男孩用可爱和才华“倾倒”了数万粉丝。
Timo
在屏幕前显得小小一只的Timo,有时会风趣地教给大家一些实用泰语,有时抱着吉他忘我地弹唱,有时在厨房里自己动手制作美食,有时又化身运动达人在球场挥洒自如……由内而外地,展现出了一种超越同龄人的自驱与自信。
前几天,外滩君向蔡妈妈深度交流了她对孩子教育的看法,以及生活在泰国这几年来的切实感受。几个小时的侃侃而谈中,外滩君一个最深的感受是:
Timo卓越的表达能力、自信以及健全的身心成长,虽说与泰国鼓励、包容式的教育不无关系,但移居泰国绝非其中最主要的因素……
在内卷到来之前,
提前选择了逃离
Timo一家的“反卷”,不是那种犹犹豫豫、浅尝辄止的程度,而是差不多被写进了家庭“核心价值观”。
Timo和爸爸妈妈
蔡妈妈和先生动了去泰国的念头,是在2019年的春节前,起因是得知一个朋友带着孩子去清迈读书,据说体验不错。过完年后,夫妻俩当即飞到泰国考察,选定一所学校,连学费都预先交了,回国以后就开始办签证。
当时他们在国内做婚礼策划、餐饮店和服装店,事业处在上升期。尽管如此,两人没有犹豫地转让了所有门店,将资产变现。“等于说是放弃了正在盈利的事业”,蔡妈妈说,“但我们当时没有任何拖泥带水”。
整个过程堪称行动迅速。不过,与其说是仓促的决定,不如说是长久的酝酿。
蔡妈妈本人就是从小被鸡到大的,“因为家里对成绩格外看中,上了很多补习班,也错过了很多别样的风景。”她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也复制同样的教育模式,于是和先生就教育问题达成一致,跟长辈们明晰了界限:“我们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我们自己来带。”
从这个角度来说,夫妻俩结婚前就成了“反卷界”的扛把子。蔡妈妈坦率地表示:
“我们家对孩子没有太多期许,更多是希望他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以及一个完整的能治愈一生的童年。”
Timo在练习拳击
随着近几年“剧场效应”的愈演愈烈,夫妻俩也逐渐感受到危机,“大环境是肯定改变不了的,就只能努力改变自己嘛。”
Timo三岁时,蔡妈妈因工作原因顺便考察了下澳洲的教育,对那边的环境印象深刻:“这边孩子与人相处的一种状态、成长的一种环境,在国内真的很难看到。”不过,那时候夫妻二人还处在创业初期,澳洲投资移民的门槛不低,“一家人过去怎么也得1000多万,这个数对我们来说还是比较有负担的,所以还是犹豫了一下。”
而一九年Timo即将升入小学,蔡妈妈闻到“战场硝烟”的气息陡然浓烈,“比如有些跟孩子上学有关的群,如果你不看,会错过一些重要的通知;但是如果你看的话,每天都会被这些鸡娃的信息烦死……”
蔡妈妈与先生重新审视了一家人的生活状态,两人决定在孩子上小学前,及时地避开内卷锋芒:“我们厌倦了国内的内卷,也不想每天无效地社交和攀比,活成别人心中的样子而迷失了自己……”
可是毕竟是异国他乡,这个来自青岛的三口之家,去泰国后能够一切顺利么?
孩子的个性,
在泰国得到进一步释放
来泰国前,蔡妈妈和先生有两件事思考得很清楚,这使得一家人过去后的生活整体上比较顺利。
一是确定一家三口不能分开。
他们把家庭而非教育,放到了决策的第一步。蔡妈妈说,有很多妈妈带孩子出国陪读,但这种家庭的异国分居,时间长了很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引发连锁反应;
蔡妈妈和先生结婚九周年全家福
二是规划好家庭财政。
在泰国,95%以上的陪读家庭是不工作的状态。就算你要在这边做生意,必须找到当地的合伙人才可以开店。“部分人没有规划好这方面,比如说带着卖房子的几百万过来,但是发现没有收入的情况下,钱很快就花光了。”
说来也巧,一九年看似仓促的决定,阴差阳错地给Timo一家规避了风险,因为新冠很快就来了,“如果那时候没出去,受到疫情的严峻影响,国内的店肯定不好开。”
不方便在泰国本地做生意,蔡妈妈与先生就把工作转移到线上。一方面,投资了朋友在美国的连锁餐饮,作为股东远程处理一些业务;另一方面,蔡妈妈在线上做一些副业,每个月也有几万人民币的收入。
从结果上看,“收入跟在国内的时候差不多”。但要知道,泰国的物价要更低,另外奢侈品、人情世故方面的开销也大大降低——简而言之,生活太“巴适”了,“3年下来,我们居然存下了不少钱,这是之前没有设想到的。”
刚到清迈的第一年,一家人花费4.8万一年租了套大house,直呼“太便宜了”,但蔡妈妈说:“后来我们才知道,这在清迈已经是价格高的了。”新鲜劲儿过后,现在已经转到了3万多一年的平层,更加实用,打扫也更方便。
“出了小区,就是一个很大的高尔夫球场,外加一个奥特莱斯。超市、中餐馆什么的不少,甚至可以扫支付宝。”
Timo在打高尔夫
一家人每年的花销,包括Timo在私立学校的学费,大概在25到30万人民币左右。虽然不像营销号忽悠的“几万搞定”,但性价比也相当可以了——物价比国内还低,同时生活又比欧洲便利得多。
蔡妈妈当初心水清迈,一个因素就是因为性价比:“曼谷的话,花销大概在35到40万人民币区间,就不太推荐了。”当然,曼谷的教育气氛也要卷很多。
另一个因素,是清迈的闲适。这种闲适,可能不仅仅是指清迈“泰北玫瑰”的美誉——这里气候跟云南相似,环境优美,气候凉爽——而更多的,是一种理念。作为闻名的佛教胜地,清迈的“佛”不仅关乎信仰,也是教育观的某种体现。
蔡妈妈笑着说,有次一位家长问老师自己家孩子的考试情况,听到老师的回答后她暗吃一惊:“那个老师说‘孩子的考试是我的事情,跟您没有关系’——就是这么简单。学校也没有什么所谓的鸡娃群。”
Timo在课堂上
而且不要简单地把“不卷”看做“无竞争”。Timo在清迈所体验的教育,除了充分的鼓励和包容外,也可以很容易地窥见教育工作者的用心与诚心。
这点蔡妈妈几乎在送Timo正式到学校之前就看到了。Timo刚来的时候,语言完全不行,便请来一对一的英语、泰语教师,价格也就几十到一百来块人民币一节课,但效果非常好。
语言老师上课的状态,让蔡妈妈自己都沉醉其中,“特别有趣,老师也特别投入,他们会不断地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来教孩子,让孩子在非常开心的状态下学习,Timo每天都特别期待老师来家里。”
也是由于语言不达标,Timo的第一年进了所门槛较低的国际学校。好在Timo语言能力进步飞快,一年后也是在一对一泰语老师的建议下,转到了清迈当地声誉不错的一所英制私立学校,“据说这所学校泰国的王室还亲自访问过。”
Timo学校一览
Timo上的是性价比最高的双语部,学费一年仅3万人民币。泰语、英语教学二八开,刚好符合蔡妈妈希望孩子多接触一门语言的想法,“不过,如果孩子超过4年级或没有英语基础,不建议上双语。”
清迈的学校很让蔡妈妈满意的一点是,Timo的性格原本就比较活泼,过来之后又非常多地被鼓舞、发扬和释放了。
首先,能看得出老师是真的爱孩子。比如有段时间因为疫情,学校要上网课,“老师们每天都会精心打扮下自己,画一些奇形怪状让人忍俊不禁的装扮”,没有任何架子,为的就是吸引孩子在课堂上的兴趣,孩子也特别喜欢这些老师。
Timo学校的冬令营、夏令营在当地很受欢迎,很多家长就是因为看到孩子在这里幸福的样子,才决定把孩子送过来,“就是老师带着孩子玩,在玩中学到东西。”
在学校里,“老师总是鼓励和表扬孩子,而不是批评与指责孩子。”每个孩子都很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一个觉得胆怯的。
课程设计方面,用的是A-level体系,数学使用的是新加坡数学。比较有特色的部分,是非常重视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
Timo在上急救课
“有一些社会实践课,其实就是让孩子去农村学习插秧和种地,在特定的条件情况下学会生存。”
Timo在学习做农活
而且,不光是Timo拥有了一个自由发展的成长空间,蔡妈妈跟先生的生活状态都跟以前不一样了。就应了木心《从前慢》的小诗,清迈的生活少了很多快节奏的、无比疲惫的忙碌,少了很多与他人的比较和对照,但多了许多品味、享受生活的时光。
这种解脱感不仅把时间还给了教育,也把时间还给了生活。每个周末,由Timo决定一个地点,可能是家附近的球场,也可能是远一点的海滩,夫妻俩都会有大段的时间陪孩子一起到户外活动,享受一家三口的亲密无间。
Timo不久后可能还会有一个弟弟或妹妹——蔡妈妈直言,如果是之前那种压力比较大的生活状态,不太会考虑再生孩子。但来到清迈后,心态与生活的规划似乎都悄悄发生了改变。幸福的改变。
教育到底是为什么服务?
一开始外滩君说过,清迈美丽、平和的环境,给了Timo一个更加灿烂的童年。但说到底,Timo的教育跟是不是在泰国,本身关系不大。
那重要的是什么呢?跟蔡妈妈聊完后外滩君觉得:如果教育真的有所谓的桃花源,它不是存在于某个地方,而是存在于某个家庭。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觉得国外是桃源,有的人却会反问,加拿大不卷么?泰国不卷么?新加坡不卷么?……
Timo在练习冲浪
蔡妈妈有两句话说的挺好的,第一句:所有的关系都是亲子关系的延伸。
正因为此,Timo一家在考虑孩子的上学问题时,似乎要把“家庭”和“亲子关系”还稍微排在“教育”前面。想想也对:没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教育真的能发挥什么作用么?
有段时间,Timo厌倦起了泰语。他有点委屈地对妈妈说,泰语太难了,有点不想学了。蔡妈妈意识到,Timo是真的畏难了,“以前他在外面还会跟人家用泰语打交道,那段时间则会刻意回避说泰语只说英语。”
蔡妈妈没有吼没有叫,但是也没有轻易放弃。在维持亲子间关系和谐的前提下,她做了一点尝试,跟Timo说:
“你如果真的不想学,妈妈也不会逼你,但是你已经学了这么久就放弃,有点可惜,不如你把已经会的教给妈妈,做妈妈的老师。”
她用相机记录下这一过程,让Timo讲解一些入门的泰语,她自己则跟在后面朗读。后来,这些视频在网上得到了很多人的点赞,蔡妈妈趁热打铁地说:“Timo你看,有这么多陌生的朋友在不停地鼓励你支持你,要加油啊!”
Timo教授日常泰语
这些正反馈一下子调动起Timo的积极性,“他想学习不再只是自己的事情,心中有了继续帮助其它人的责任感,所以后来反倒是自己主动地学习、自己约老师过来。”
爸爸和Timo之间,也是朋友般的相处模式,“在玩游戏、打球的时候,没有谁让着谁。不过,父子俩的上升星座都是巨蟹,他们通常更喜欢在一起紧密合作,而不太感冒竞争。”
Timo和爸爸合作家务
蔡妈妈的第二句金句是: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生活而服务。
听她说,到了5年级时打算送Timo去另一所纯英文教学的国际学校,以后好往欧洲那边去,外滩君不由猜想,泰国只是一个跳板,以后果然还是要冲刺牛剑藤校哇!
不料蔡妈妈说,Timo对做饭很感兴趣,所以长大了做个大厨也不错。可能是因为爸爸身体力行的影响,Timo也经常在家研究烹饪。蔡妈妈问他以后想做什么,Timo回答说想做跟食物有关的事情。
爸爸手把手教Timo烹饪
夫妻俩觉得这个理想非常棒,家里会全力支持。“我们在想,以后送孩子去法国蓝带去学厨艺也挺好,从那里毕业的话,也能马上入行。”
对于蔡妈妈和丈夫二人而言,藤校什么的光环并不重要,“如果Timo以后对厨师不感兴趣了,想做其它事情,我们也完全支持。就算以后留在泰国上大学,我们也觉得ok。”
早在国内,小Timo就经常在父母开的餐饮店里“打零工”。蔡妈妈觉得,热爱美食的人,往往也热爱生活、懂得生活。
Timo在家里的餐厅帮忙
这番话也启发了外滩君:既然教育的目的是生活,又何必执着于孩子的梦想是什么呢,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发自内心的喜爱何愁不能活出精彩?
关于蔡妈妈的教育,还有个小事例:
清迈当地有家女子孤儿院,蔡妈妈几乎每个月都会和Timo一起,带着一些礼物过去拜访。Timo过去后,也会以小小的身体忙上忙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Timo家在清迈女子孤儿院做义工
“这个孤儿院本来是朋友照拂的,后来她回国了,我就经常买点东西带过去。也是带Timo感受一下生活不那么美好的一面,感受一下这个社会是不同形态的,但是不美好的一面我们也可以让它变得更美好……”蔡妈妈如是说。
对于Timo家来说,留学的目的地在哪儿,或许真的没那么重要。反过来说,一个看似“完美”的留学胜地,也并非是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的良药:如果亲子关系不好好构建,换个环境就会融洽么?如果把教育的某个具体结果放到第一位,换个环境就会不累、不卷么?
Timo脸上的笑容,并非来自清迈明媚的光照,而是来自父母亲所一直坚守的两点:
亲子关系是一切关系的延伸;生活本身,是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