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08-30 08:38:29作者:佚名
【文/观察者网 阿斯兰】
近期,美参众两院炮制新的《台湾政策法案》,要求拜登政府向台湾提供军事援助,赋予台湾“非北约盟国”地位,摒弃长期以来的“战略模糊”。此举进一步刺激中美关系和台海局势,引发国际关注。值得注意的是,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印度在相关问题上的表态颇耐人寻味,既没有正式放弃,也不愿意重申“一个中国”原则,表现出了印度外交一贯的“精巧计算”,以期达到在内外、两岸及中美的“三重平衡”。
从“研究性沉默”到“模糊性表态”
自8月2日起,中美围绕台湾问题展开新一轮博弈,台海局势进一步升级。从美国众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亚太小组主席埃德·马基(Ed Markey)、美国印第安纳州长埃瑞克·霍尔科姆(Eric Holcomb)等政要先后窜访台湾,到美台计划于秋季举行新的贸易谈判,商讨《美台21世纪贸易倡议》,再到美议员抛出所谓的新《台湾政策法案》,罔顾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企图掏空“一个中国”原则,美方的一系列举动反复刺激中美关系和台海局势。
与之对应的是,中方祭出多项反制措施,包括突破所谓“台海中线”、围绕台岛进行军演、制裁佩洛西及相关美台官员、减少同台湾的经贸往来。外交部门和宣传部门也积极发声,激浊扬清,介绍台湾问题的历史经纬,宣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地区拥有的无可争议的主权地位,积极争取国际社会对中方立场的支持。
中方立场获得国际社会广泛支持,韩国外交部发言人安恩珠于今年8月4日表示韩国将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图源:IC Photo)
在中方不懈努力下,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在内全球170多个国家声明支持“一个中国”原则。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英、日等国罔顾事实经过,批评中方反制措施,“担忧”地区局势升级。
与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印度官方自局势升级以来,避免就台湾问题公开发表意见或阐明立场,始终保持一种“研究性沉默(studied silence)”。即便是在印度外长苏杰生参加东盟外长会及相关活动时,也未发表相关看法。
据部分印度官员和专家表示,印度不发表声明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试图避免在敏感问题上发生争议。有印度前高官表示,新德里决定不对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访问台北后的局势发表评论是“慎重考虑”的,旨在确保印度不希望在边界谈判的敏感时刻与中国引起争议,但也不希望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大声的沉默可能是对这种情况的最佳反应。”
直到8月12日,在面对记者提问时,印度外交部发言人阿林丹·巴奇(Arindam Bagchi)才表示,印度对台湾问题的立场众所周知,无需重复。与此同时,阿林丹还敦促有关方面保持克制,避免采取单边行动改变现状,缓和紧张局势并努力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从表态来看,印度官方表面上延续了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支持态度,因为迄今为止印度并未公开否定该原则。实际上,印度则保留了相当大的模糊性。
一方面,自2010年以来,中国以中文名称命名藏南城镇、并向藏南居民和克区居民发放“另纸签证”等措施宣示对藏南地区的主权。印度政府自此在历次官方表态和联合声明中不再提及“一个中国”原则,以表达对华不满。那么,8月12日印度政府的表态,其所谓的“一以贯之”,究竟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坚持,还是是对这一立场的延续,通过某种顾左右而言他实现某种程度上的立场后退?
另一方面,印方所谓的敦促有关方面保持克制,避免单边行动改变现状,并非是在佩洛西窜访之前的呼吁,而是在中方采取反制措施,宣示领土主权之后抛出,与其说是为地区局势降温,不如说是表现出印度外交一贯的“精巧计算”,以期达到在内外、两岸及中美的“三重平衡”。
内外平衡:在内政与外交之间
与印度官方的冷静计算相比,印度舆论对窜访事件掀起惊涛骇浪。尽管有以印度左翼政党全印前进同盟为代表的有识之士支持和赞同中方立场。但在近年来中印关系持续低迷影响及印度右翼份子的持续诋毁下,印度舆论场上“挺台反华”的声浪更加巨大。在佩洛西窜访后不久。印度国大党议员曼尼什·特瓦里(Manish Tewari)鼓噪印度人民院议长仿效佩洛西,率团访问台湾。
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舆论场流逐渐流露出两种主要情绪。一种是“立场性共情”,由大陆对台军演联想到僵持两年之久的中印边境问题,鼓吹印度政府与台湾当局团结对抗中国。另外一种则是“政治性反对”,因为8月10日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阻止了印度议题的通过,指责中国一方面“有求于印度”,另一方面却“处处限制印度”。两种声浪叠加之下,即便印度政府基于公理作出支持中国的表态,也会被视作“对华软弱妥协”,损害印度总理常年打造的“国家捍卫者”人设。
然而,从印度官方角度来看,作为最早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的亚洲国家之一。印度政府及其战略界十分清楚,承认并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是任何国家同中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先决条件之一,是中国同包括印度在内的各国交往的政治基础,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和底线。
尽管双方在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近期印度也通过炒作“远望5号”、美印军演等议题刺激中印关系,但对中方核心关切置之不理或者公然“挺台撑独”则有可能背上“恶化中印关系”的罪名,严重冲击中印关系,不仅可能破坏正在解决中的边界问题成果,更有可能招致中国更大规模地报复,承受更多来自中国的压力。这显然并不符合印度当下的国家利益,因此,保持“模糊性表态”,平衡国内舆论压力和中印外交压力,是印度政府经过计算后作出的“精明”决策。
两岸平衡:“舍不得”与“离不开”
冷战结束后,印度政府与台湾当局开始发展非官方关系。逐步加强双边人文交流和经贸往来。莫迪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则更加冒进。
从政治层面来看,早在1999年,莫迪即以印度人民党总书记身份访问台湾;2014年,莫迪当选印度总理,邀请台湾驻印贸易代表出席就任仪式;2016年1月,蔡英文赢得台湾领导人选举时,印度人民党派员出席了其就职典礼,而人民党总书记拉姆·马达夫则在推特上表示祝贺;2018年,印度议会对外事务常务委员会发布报告,敦促印度政府放弃“对中国传统的恭顺外交政策”,并建议“考虑使用包括与台湾关系在内的所有选项”。报告认为,即使印度在处理台湾和西藏问题时对中国的敏感性公开持谨慎态度,但中国在处理印度的主权问题时并没有表现出同样的尊重。
从经贸关系来看,对正在大刀阔斧推进“印度制造”的莫迪政府来说,台资台企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必备要素。印度在退出RCEP、寻求对华经济“脱钩”的同时,同样积极鼓励对台经济“挂钩”。台湾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有关键地位——来自台湾的科技公司主导着全球半导体制造能力,包括先进和高效的芯片生产。台积电 (TSMC) 是全球最大的代工芯片制造商。因此,积极谋求本土发展半导体制造能力的印度迫切希望能够引入台资,推动印度产业发展,助力印度腾飞。
2021 年 12 月,印度宣布了一项 7600 亿印度卢比(100 亿美元)的半导体和显示晶圆厂投资激励计划,以吸引台积电、联发科在内的台企赴印设厂。除此之外,印度政府与台湾当局双方正在进行自贸谈判,并计划联合投资一个75 亿美元的芯片工厂,印度将帮助为该工厂寻找合适的地点,并从 2023 年起提供 50% 的资本支出以及税收减免和其他激励措施。可见,有意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印度对台企台资“念念不忘”。
然而,尽管从2020年以来,莫迪政府多管齐下,打击中资企业、压缩中企生存空间、提倡自力更生、伙同美日澳打造“弹性产业链”,希望能够摆脱对华经济依赖和产业,同时吸纳因规避中美博弈风险而搬出中国的外资企业,然而,数据显示,中印经贸关系逆势上扬。2021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256亿美元,这是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长期依赖中国的机电机械、作为中间产品的工业用途化学物品、活性药物成分、汽车零部件金阔规模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进一步扩大进口规模。
双边贸易逆差也因此持续扩大。印度商业和工业部辅助秘书(即部长助理)桑杰·查达(Sanjay Chadha)也承认,印度的制药和电子行业非常依赖中国,而且中国仍是全球供应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见,当下印度的经济发展依然无法摆脱中国影响,印度缺乏立即同中国完全脱钩断链的底气和准备。因此,在舍不得与放不下之间,“端水”成为印度的现实出路。
中美平衡:渔利而非取栗
从特朗普政府开始,随着中美关系持续走低,美国在经贸、科技领域的高压与日俱增。拉拢印度,制衡中国既是美国政府的不二选择,也是美民主共和两党为数不多的共识之一。
双边层面,美国将美印关系提升为“全球全面伙伴关系”。美印在安全、科技、能源等方面不断积累合作,合作日益加深,内涵日益丰富。
多边层面,印度不仅是美国钦定“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同时积极加入QUAD等印太多边机制,强化对华地缘制约。
今年2月11日,QUAD外长会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图源:IC Photo)
而对印度来说,通过塑造“中国威胁”、培育共同利益,可以从中美博弈中获取印度需要的巨量资本和先进技术装备,一方面增加对华强硬的底气,另一方面实现国内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在印度看来,如果能够与美国建议一套强有力的多元关系,印度在与中国打交道时将拥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只要印度不成为反华军事联盟的一员,对中国而言,增加与印度的接触也比与印度对抗更有好处。
然而,印度深谙“台湾问题”是中美博弈中敏感性最强、风险最高、难度最大的议题。作为对佩洛西窜访的回应,中国已暂停与美军的定期沟通渠道以及与美国的气候谈判,也不会在遣返非法移民和贩毒方面与美国合作。
一方面,由于印度不是RCEP缔约国,如果美国因与北京对抗的风险越来越大而无法实施最近推出的印太经济框架,将对印度发展严重不利。另一方面,台海局势升级,特别是对台湾的封锁可能造成断供。因此,印度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中美在台湾发生危险碰撞的前景。
《德干先驱报》报道称,佩洛西窜访之后的紧张局势也应该提醒印度,对台湾问题的刺激只可能引起中国对台湾更为严厉的制裁。大陆的演习已经有效地证明了中国对该地区的封锁能力。考虑到世界上大多数高端半导体芯片都产自台湾,若台湾危机演化为中美冲突,紧张局势也很容易从台湾海峡扩大到中国南海和马六甲海峡,牵涉印度55%的全球贸易。而印度尚不能解决边界问题,对台海问题更是鞭长莫及。中美若因台湾问题擦枪走火全面冲突,将对印度造成巨大震动。
因此,印度需要在敏感议题上模糊表态,呼吁局势降温,使印度避免卷入中美博弈,从渔翁得利的棋手变成火中取栗的棋子。
结语
当前印度的态度恰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拉贾·莫汉所指出的,对于“一个中国”政策,在中印边界问题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印度既没有正式放弃,也不愿意重申。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内外平衡、两岸平衡还是中美平衡,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模糊化表达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印度政府对该原则潜在的背离可能,有“以台制华”的危险倾向。台湾问题不同于中印边界问题,任何罔顾历史事实和国际共识的“精巧计算”都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