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08-31 17:40:34作者:未知
记者/ 李佳楠 实习记者/ 张灵霄
编辑/ 刘汨
盐亭县的招聘现场
在过去的这个毕业季里,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引进了60多名研究生。作为“抢人”大战的后来者,在此之前,这座小县城编制内只有14名研究生。
回看盐亭县招揽人才的过程,几乎就是当下县城人才争夺战的“模版”:他们投入相比以往几倍的财力,开出优厚的待遇条件,但这些还远远不够。从起居住房到婚恋安家,引进人才的个体需求也要考虑周到。更大的挑战还来自于“留住人”这件事,让人才得到发展晋升,成了领导必须完成的“军令状”。
一切都在说明,县城“抢人”这场竞争,已经不单单是砸钱那么简单。
盐亭县在学校举办人才招聘宣讲会
一座县城的“历史之最”
7月中旬,一场面试在绵阳市高铁站旁的酒店举行,100多名研究生参加了盐亭县的引进人才考核。
这在往年是不敢想象的。在盐亭县组织部副部长孙京的描述中,这个地处四川中部的县城,以往在招引人才上不算主动,“想着没有多大的资源和优势,肯定没人来,市里能分多少就多少。”即使有面向全国的招考,也只是把招聘公告挂在网上,等着人来报名,录取的多是本科生。
一位分管过多年招商引资工作的县领导,曾在会议上表达过担忧:“没有人,还谈个什么(发展)?”当2019年,盐亭县勘探发现万亿级天然气储量后,这种担忧一下变成了现实。
随着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急需招募4名石油化工专业人才。工信局副局长石秋回忆,他们最后只从乡镇政府借调来一名化工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而且已经离开专业领域多年了。
2021年盐亭县和西南油气田公司签订了天然气开采协议,开始申请建设化工园区。成立申报专班时,全县只从卫健局和乡镇单位找到两名对口人才,他们同样离开本专业多年,对第三方公司做的发展规划都“看不太明白”。
油气资源开发是盐亭县不能错过的发展机遇,招揽人才成了一件必须做的事情。一位组织部的工作人员透露,之前他们也有过进校宣讲、招聘的经历,但惨淡收场。
那是绵阳市组织的一次人才引进活动,盐亭县进入成都一所大学宣讲,吸引学生们报考本地的选调生。宣讲会从一开始就有些“冷清”,学校只是帮着把信息发到了学生群里,没在官网上发布,也没有就业处的老师出席。
宣讲临近开始,教室里只来了两个学生。组织部的工作人员赶快出去发传单、拉人进场,“难得有机会进高校,不想就这么错过了。”最终,那场宣讲会只来了28个听众。
眼下,又到了必须走出去招揽人才的时候,盐亭县组织部做出了“带编进校”的决定。对于县一级的地方政府来说,编制是最“拿得出手”的硬性条件。2022年2月,盐亭县提前统计了临退休人员编制,组织部设立了高端人才服务中心,最后统筹到了343个事业编制用于人才引进。
除了筹备编制,还要准备真金白银。组织部副部长孙京透露,盐亭县今年计划投入1千万元招引人才,还不包括修建人才公寓的成本。“相比绵阳市投入10亿专项发展资金招引人才,这可能不算什么,但盐亭往年在这方面的投入,最多也就一两百万。”
人才引进预算的增加,意味着政府各部门经费的压缩。“大家做好了过紧日子的准备。”孙京说,作为农业大县,盐亭的财政收入有限,包括公务员、事业人员的工资,也多需要上级的转移支付来运转。“结合我们自己的财政实力,今年拿这么多钱来招引人才,算是历史之最了。”
“感情留人都是空话”
因为开发天然气的需要,盐亭县组织部把“带编进校”的第一站设在了西南石油大学。有过之前进校园招聘的经历,他们没敢抱太大希望。
2021年12月,开始沟通准备宣讲时,学校的态度有些为难,“临近放假,很难组织学生”。组织部发动人脉,通过同乡帮衬宣传,学校也帮着在官网上挂出公告,才让盐亭县第一次“带编进校”成行。
刚到西南石油大学,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又被泼了冷水。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告诉他们,曾经有省内另一个县城带了近200个编制来招聘,给出15万的补贴费,但因为地理位置偏僻,没能招到人。盐亭县只有10万元安居补贴费,那位老师问道,“为什么他们可以给到这个待遇,你们给不到?”提醒他们做好招不到人的心理准备。
到宣讲临开始,组织部工作人员还是心情忐忑,担心来的学生太少。结果远超预期,因为疫情防控,原本限定了人数,但现场来了近200人,不仅坐满了教室,后边都站满了人。
那天,不光盐亭县组织部部长亲自到场,绵阳市组织部的一位副部长也被请来“站台”。组织部的工作人员说,整个宣讲过程很坦诚,他们毫无保留地讲了可以提供的条件,“感情留人说得都是空话,最后还是要拿待遇留人。”
事业编制、10万元的安居补助、每月1000元工作补贴,在这些条件的基础上,盐亭县还承诺硕士研究生在职称评定时享受优待,优秀人才可调任为公务员。
为解决住房问题,盐亭县提供了人才公寓。组织部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深一度记者,30平米的房子光装修就花了10余万元,家具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保证能拎包入住,“所有东西都是最好的,还有人打扫。”此外,引进人才还可以享受住房补贴,县里会帮助解决配偶工作和子女就学。
“过来人”的经历最有说服力,几位更早来到盐亭发展的年轻人,也在宣讲会那天“现身说法”。比如91年出生的石秋,他是四川南江人,2014年考取事业编制林业局,不久被安排去乡镇林业站任站长。2015年,他考取了盐亭县应急管理局的公务员,又经历了多个部门,成为了盐亭县第一位“90后副局长”。
石秋面对台下的学生,总结着这些年的经历,“盐亭爱才,舍得给位子。”他不光讲了盐亭天然气开发的宏大前景,也解答了那些年轻人关心的个体需求。比如盐亭的地理位置距离成都、重庆都不超过两个小时车程,自己回去探望父母很方便。他还讲起了在这里如何认识了爱人,最后娶妻安家,“盐亭的儿女聪明、美丽、大方,黄帝就在这娶了老婆,在我死皮赖脸强烈的攻势下,终于成了盐亭的女婿。”
宣讲结束,学生们围满了咨询台,除了待遇,他们更关心未来的发展。“要是进入体制从事管理工作,所学的专业会不会荒废?”这是很多人提出的问题,一个学了7年化学工程的学生,之前就为此放弃了央企地产公司的工作。盐亭县工作人员给出的承诺是,他们可以在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中进行选择,两种途径都不会影响之后的职称评定。
回到盐亭,组织部工作人员又拍下了当地办公环境、生活设施的照片,发到了考生群中。他们这么做有自己的考量,“地质勘探专业学生的出路大部分都是在野外作业,虽然收入更高,但生活环境肯定比不上我们这里。”
那次宣讲后,有30人进入了面试,带去的6个编制全部招满。组织部副部长孙京说,有些地方为了“留住人”,要求签订不少于五年的聘用合同,但盐亭没有设置年限的“门槛”,只收取5000元风险保证金。孙京觉得,设置条件会把人才拒之门外,“研究生的流动性确实比较大,但我们想以最大的诚意留住他们。”
石秋作为过来人介绍自己的经历
“天花板”和“相互较劲”
在西南石油大学之后,盐亭县又去了多所省内外高校宣讲,这是一个寻找定位的过程。在引进人才这件事上,他们逐渐摸到了“天花板”。
2022年6月14日,趁着绵阳市赴厦门举办展销会,盐亭县有了进入厦门大学招聘的机会。在这样的全国知名学府,前期动员的压力更大,除了市里找厦大毕业的同乡帮忙推荐,盐亭县还和第三方公司合作布置会场、发布信息。但他们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在会场摆了很多本地特产,“如果招不到人,就当成一次宣传自己的机会。”
招聘当天,八九十个研究生报名了绵阳市的岗位,在盐亭这边,只有寥寥几个人咨询。这和孙京的预想差不多,“过去这几年,像厦大这类学校的研究生很少到区、县工作,目标就算不是北上广,也是成都、绵阳这些更大的城市。”
这之后,盐亭县放弃了去兰州、西安等地高校招聘的机会。他们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定位,即使和所属的绵阳市相比,一些环境和条件上的差距也是客观存在的。
孙京坦言,国内的“双一流”大学基本不在盐亭的考虑之列,他们开始把目标更多瞄向省内的院校和所需的专业。比如在绵阳市涪城区的一所学校,他们感受到了“主场”的优势,“宣讲时来的人可多了,不光学生,好多学校老师都来了。”而当他们帮助企业前往重庆一所职业院校招聘时,原本只安排了一百多人的教室,现场却来了180多人,学生们又口口相传,最后有300多人报名。
当盐亭县第一轮人才引进结束时,他们招到了33名研究生,之后第二轮又招到了27名研究生。孙京提到一个数据,之前几年里,盐亭县在编的全日制研究生只有14名。
明确定位之后,盐亭县在自己这条“赛道”上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看到“带编进校”的成效,绵阳市组织部开始在全市推广这种模式,每月通报一次各县区人才招聘的进展,包括空余编制使用了多少,走访了几所学校,开了多少场宣讲会。
孙京说,得益于更早开始招聘,最初盐亭县比较领先。能排在他们前面的只有绵阳主城区,那里一个市委党校的岗位就有600多人竞争。但在各县区都行动起来之后,盐亭县逐渐被赶超。组织部部长每次去市里开会或是看到通报,都有很大压力,“哪个地方受表扬了,其他地方进展比我们快,就会安排我们马上补救。”
组织部工作人员们感受到了一种相互暗自较劲的氛围,“见面就问对方给出的待遇,但谁也不会实说。”他们发现,有的区县开始摸排本地大学生的情况,早早就提供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实习机会。盐亭县原本在筹备一次“人才大会”,给招引的人才现场发放补贴和公寓钥匙,结果这个形式也被其他区县抢在了前面。
为了在绵阳市的内部竞争中胜出,盐亭县开始尝试更多的办法。比如,派驻在外的招商人员,也同时承担起了进校宣讲的工作。组织部还和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希望能够长期定向输送人才。
宣讲会后咨询的学生
把人留住
宋兆强是盐亭县这次招聘中第一个到岗的。他在2019年毕业,之后作为引进人才回到老家县城,签下了5年的合同。这次为了来盐亭,他需要退还单位两万多元的补贴款。
宋兆强选择“跳槽”盐亭,一方面因为妻子在绵阳读博,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更被“重视”。他的老家一直在四川经济发展前列,早些年就开始引进人才,可硕博“扎堆”也造成了新的问题。
宋兆强听过身边不少人抱怨,虽然作为人才被引进,但在岗位上多年毫无起色和变化。就他所知,老家在2019年引进了200多名人才,到现在晋升正科级的只有一两个人。他有个研究生学历的同事,在当地工作了快十年还是初级职称,“陷入僵局后也就没了年轻时的闯劲,表现得比较消极。”
和他同批入职当地的,有些已经选择了离开。有的人以此为“跳板”,考上了重庆、成都的公务员,有人则因为收入的原因,重新回到了企业工作。
至少当下,在刚刚加入“抢人”大战的盐亭,这些苦恼还没有出现。2022年3月份,宋兆强到盐亭县经开区就职,那时人才公寓还不能入住,领导积极帮他找房子,让他感到很亲切。
宋兆强开始参与化工园区申报专班的工作,根据他的专业特长,被安排分管安全、环保方面的工作。他对申报工作的建议被领导采纳,还被安排向县委书记做过一次汇报,“有机会和县领导对话,展现个人能力,能感觉到自己被重视了。”
入职三个月后,宋兆强被提拔为副科级干部,还成为经开区党委成员,“现在很坚定,会在这里一直呆下去。”
孙京透露,前不久,四川省委组织部部长来盐亭调研,以当地首轮就引进30多名研究生举例,“他说,四川省180多个县,如果每个县都按30个研究生算的话,就要招引五六千名研究生,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能推动四川省多大的发展?”
但相比现在的成果,“留住人”的压力几乎让孙京失眠。组织部已经制定了细致的人才服务政策,包括免费体检、就医绿色通道,以及婚恋联谊会。“但更重要的,还是人才的成长渠道。”
盐亭县现在给出的条件,事业人员可以提拔为副科级领导,之后有机会免试调任为公务员。孙京把这比作一种吸引力的竞争,“该给他的就给他,走上管理岗位,有了获得感,肯定不会轻易去其他地方。”
但他也说,盐亭县的财力有限,目前给到的10万安居补贴,可能和一些研究生的预期存在差距,还是希望得到一些资金上的扶持。除此之外,就是政策上的倾斜,“事业编制转为公务员需要省、市审批,希望能给予地方更大的空间。”
“费心费力招来的人才,要让他们生根发芽。”孙京说,“留住人”的压力已经层层传递,组织部起草了文件上报,要求各单位领导“立下军令状”,“如果你没有把他带好、管好、服务好,这个人才最后流失了,单位负责人要讲明理由,县上领导可能要问责。”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宋兆强为化名)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京青年报【北青深一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