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13岁孤儿寄宿在姑姑门前的狗窝里,原因竟是为了200元低保

更新时间:2022-09-02 14:00:21作者:佚名

江苏13岁孤儿寄宿在姑姑门前的狗窝里,原因竟是为了200元低保

要问这世上什么东西最珍贵?很多人一定会说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有的人则会嗤之以鼻,所有的亲情都是搭建在金钱基础上的,贫穷才是审视一切的照妖镜,这就是所谓的:“穷在街头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视频截图

一个13岁的男孩,从小爹死娘嫁,凄惨的身世就跟戏文里唱的“小白菜”一样,住在亲姑姑家门前的“狗窝里”,衣衫褴褛,活像一个四处乞讨的流浪汉。



视频截图

可所有亲戚都对这一幕视而不见、闭口不谈,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一个局外人实在忍不住好奇:“为什么不到姑姑家的房子里去住”?

小男孩尴尬地笑了笑:“姑姑说房子是用来出租的”。

有知情人则是撇了撇嘴:“还不是为了他的钱”!

钱,一个小孩能有多少钱!这里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小孩别害怕,我们不会伤害你的”。

“你有什么难处吗?我们会帮助你的”。

可小孩就像一只受惊的小动物一样躲在窝棚里不作声,眼神里充满了徬徨……



潘必成

2011年10月中旬,几个志愿者在江苏盐城滨海区沙庄村发现了一个十几岁的男孩,住在一个用木棍和秸秆搭建起来的破烂窝棚里,说的粗俗一点就是和小狗住在一起的狗窝。



视频截图

稻草铺床,一张薄薄的被子又脏又潮湿。

时至深秋,早、晚已经感觉到凉气飕飕,志愿者已经穿上了毛衣,而小孩儿居然还是单衣薄裤、一双拖鞋,躲在阴凉处瑟瑟发抖。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只一会儿工夫便和志愿者们熟络了起来。

他叫潘必成,今年13岁了。

“天已经凉了,你怎么还穿着一双拖鞋”?

潘必成怯怯地说他只有一双拖鞋,在窝棚里住了好几个月了,接下来还准备要在这里过冬。

“你的父母呢”?潘必成摇摇头并不答话。

这时候,有群众陆陆续续地围过来看热闹,志愿者便向他们打听潘必成的情况。



视频截图

原来,这小孩就是当地人,一岁时父亲就因心脏病去世,没过几年妈妈也跟着别人跑了。

年迈的爷爷、奶奶成了他最后的靠山。

老人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健康,60多岁还种了4、5亩地,每年仅靠卖粮食的钱也足够养活孙小。

可这样的好日子有没有持续多久,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就降临到了这家人的头上,

2007年五一期间,奶奶带着潘必成和三姑母女两个到二姑家里去走亲戚。

三天后,一群人正在路边等候回去的公交车,这时候一辆失控的大卡车径直冲向了人群,一声巨响过后,血泊中横七竖八躺了一片,惨烈的现场让人不忍直视,只有三姑到路对面买东西逃过了一劫。

奶奶、二姑母子、三姑的女儿当场死亡,只有潘必成身受重伤奄奄一息,右腿、右胳膊、几根肋骨都被撞断,经过一番抢救总算是活了过来。

警方很快认定了这起事件的司机陈凤欢负全部责任,赔偿受害者每人5万多元。



资料图

这点钱和灾难相比虽然微不足道,但对潘必成的意义就不一样了,不仅能治病,还是今后生活的保障。

可谁也没想到,就在事发后的几天司机陈凤欢竟然跑了,经多方查找仍旧找不到踪影。

最后还是村民们可怜这个孩子,一起凑钱把他领了回来,经过这次打击之后爷爷也变得沉默寡言、精神恍惚,没多久就两腿一蹬咽了气。

爷爷死后不久,大伯就把他们以前住的小屋改成了仓库,大门一锁,潘必成彻底真成了无家可归。



潘必成

整整两年时间,潘必成都是在柴草堆、桥墩下咬着牙一天一天熬过去的,这家送口吃的、那家送口汤,有一顿没一顿……

以前的那些亲戚朋友,一下子全成了“睁眼瞎”,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最后大姑父实在看不下去了,这才把脏兮兮的侄儿领回了家,一日三餐总算有了着落,还把潘必成又重新送回到了学校。



潘必成

可这时候,一向高高挂起的三姑却姗姗而来,说什么也要把潘必成接走。

她们家条件更好,按说肯定不会让侄儿受委屈,可自从潘必成来了以后,连门都没有进去过,三姑就在门外给他搭了一个破烂的窝棚,已经住了好几个月了。

说着有人便指了一下眼前的一幢二层小楼,果然见装修气派、高大宽敞,可怎么就没有侄儿的容身之处呢?

这时,寄人篱下的潘必成还站出来替姑姑解释:“姑姑家的房子是用来出租的,我在这里住习惯了,晚上睡觉还挺凉快”。

此时已是中午时分,潘必成拿出角落里的铁盆,里面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的白米饭,加上半包榨菜这就是他的午餐,看他狼吞虎咽的样子,估计这样的饭菜也不是经常有。



潘必成

天气越来越凉,当务之急是赶紧解决潘必成的住处。

有志愿者上前敲三姑家的门,可里面无人应答。

邻居们看到这一幕也纷纷摇头叹息,难道这里面还有其他原因?

一行人又辗转找到了潘必成的大姑父。



潘必成的大姑父

一个看起来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可听明大家的来意后也是躲躲闪闪欲言又止。

再三追问下,大姑父才道出了其中原因:

潘必成在家里住得好好的,可三姑挂念侄儿那200元钱的低保,怕大姑父独吞,就几次三番地硬是把潘必成接走了。

“都是为了钱呀”!

可说句心里话,至今潘必成的大姑父都没见过那个低保本子,至于侄儿现在的情况他也知道,又怕别人说三道四就一直没去接他。

原来,自从潘必成的父亲不在了以后,村里就给孩子办理了低保,每个月200元。

这点钱听起来是不多,但农村花钱的地方少,也差不多够一个孩子用的。



潘必成的三姑

对于这个说法,三姑却是大呼冤枉,低保本在她手里不假,可她问过潘必成好几次却都因为密码错误而无法取出来。

至于潘必成的住处问题她又闪烁其词避而不答。

如果是单单为了钱,志愿者们身上带了2000多块钱现金,可这中间掺杂的原因太多,不能只顾眼前,一劳永逸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潘必成

看着眼前衣着单薄的少年一群人发了愁,潘必成呆坐在一旁读了一会书,又怔怔地望着远方出神,当同龄人还依偎在父母跟前撒娇的时候,他却流露出这个年龄不该有的迷茫和无助。

“我想让爸爸、妈妈来接我,要是爷爷、奶奶能活过来该多好”。

喃喃自语的两个愿望,在志愿者耳朵里却嗡嗡作响,要是能找到孩子的妈妈,或者说服他的姥姥、姥爷能收留他就好了,最起码不用像现在一样流落街头。

当听说要去找妈妈时,潘必成来了精神,还仔仔细细地剪起了指甲,这一趟能顺利吗?



视频截图

穿过迷宫般的村庄,在一处整洁、精致的农家小院里见到了潘必成的姥姥、姥爷。

当他们看到孩子的那一刻,脸上的表情就跟冻僵了一样,尴尬地挂着一副笑脸,一个劲地往一边躲闪,来来回回无非都是那几句撇清关系的话:

“孩子他妈已经有了家庭,我们也找不到,家里穷得快吃不上饭了,实在没能力养活一个孩子”。

那一幕就像《牛大叔提干》里赵本山嘲讽胡秘书扯蛋的场景一模一样……太困难了!

潘必成现在就像一块牛皮糖,谁都怕沾上甩不掉。

世界就是这么现实、这么残酷,只有穷在街头时才能感受到所谓亲戚们那副压在心底的嘴脸!



周兆茂

2011年11月16日,当地居委会把潘必成沾亲带故的一帮亲友通通召集起来,研究一下孩子何去何从的问题。

在会上书记周兆茂痛斥他们把孩子像踢皮球一样丢来丢去。

“照顾,不是像对小猫、小狗一样丢在门外”。

可谁能想到研究会顿时成了一场诉苦大会,大家开始论资排辈谁和潘必成的关系最近,纷纷诉说着自己活得有多么的困苦。



协商现场

支书周兆茂见此情形也只好先行散会,逐个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周兆茂发现,这么多人当中潘必成唯独对大姑父特别依恋,孩子的心灵最是清澈骗不了人。

一帮人立马开始对孩子的大姑父开导起来,其实这个朴实的庄稼汉子也舍不得侄儿无家可归,只是怕别人议论,农村人最讲究名誉,这一点是无论如何容不下别人诋毁的。

周兆茂说“那好办,以后低保本就放在村委会,卡里现在一共有3000多元,以后村委会会按月发到潘必成手上由他来支配”。

释怀后的姑侄两这才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潘必成和大姑

“宁欺白须翁,莫欺少年穷”,只要有志气,以后不愁没有出头的那一天。

在现实中,我们总是不知疲倦地流连于外面璀璨的世界,而有一天当跌倒时才忽然发现,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扶你起来。

落井下石是他们的擅长,独善其身是他们的天性。

但也总有寥寥几人来雪中送炭,这份情才真正值得铭记一生!

本文标签: 低保  孤儿  三姑  窝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