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回母校演讲:谈华为如何面对技术封锁和“浆糊”哲学

更新时间:2022-09-03 08:32:10作者:未知

孟晚舟回母校演讲:谈华为如何面对技术封锁和“浆糊”哲学

南都讯 记者程洋 9月2日,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孟晚舟来到贵州都匀市,与母校都匀一中和都匀三小的师生共上开学一堂课,发表了“读书万卷,咖啡千杯”的主题演讲。孟晚舟讲到,“人生处处是课堂,人人皆可为吾师,人生处处是考场”。她勉励青年学子要拥有开放的心态、保持对未知的好奇,不断学习,在解题与破题的过程中,收获不一样的精彩。


孟晚舟回贵州都匀一中演讲图

孟晚舟与母校有着很深的感情,在她此前的一篇回忆文章中,她曾讲述自己在都匀三小的读书经历,和奶奶一起生活,“在那台昏暗的台灯下,开始了我的启蒙教育”。而在孟晚舟读中学时,由于任正非工作繁忙,便把她送回贵州,由爷爷奶奶照顾。孟晚舟回忆说,还与父母同住过“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四面透风的屋子”。

这些经历成为孟晚舟生命中的宝贵财富。此次,孟晚舟回到母校演讲,她表示:“作为都匀一中曾经的学生,十分感恩母校对我的培养,天涯海角有尽处,师恩无穷难报答。也感谢同学们对我的牵挂和关心,你们写给我的书信,犹如一束火炬,给我温暖,给我力量。这些情义陪伴着我,越一道道险,攀一座座山,追一个个梦。”

读书万卷,咖啡千杯:

人人皆可为师,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孟晚舟表示,学生时代,我们渴求知识,用万卷书籍来丰盈认知和思想;步入社会后,我们慢慢认识到“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任何一点进步都需要他人知识与经验的分享,每一次与他人喝咖啡的机会,就是一次难得的思想交汇,咖啡千杯就是聚他人之智慧来打开自己之思路。“读书万卷,咖啡千杯”,是我一路走来的所观与所思,希望能对校园中的你们有所帮助。

华为倡导开放式创新,提出了“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在华为全国各地的园区里,有着各式各样的咖啡厅。孟晚舟说,即便近几年,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依然建设了许多园区图书馆和咖啡厅,依然保持在员工激励、荣誉表彰、繁荣园区等方面的投入。“我们坚信,科技公司最主要的价值创造是创新,而创新之源来自员工的活力与创造力。未来不是省出来的,而是持续投入和努力奋斗所创造出来的。”

孟晚舟表示,华为鼓励员工走出办公室,与大学教授、科研人员一起喝喝咖啡、聊聊思想,共同探讨产业的方向与未来,甚至是全社会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倡导每一位员工与内外部专家多喝咖啡、交流思想,借他山之石吸收宇宙能量。

孟晚舟在演讲中分享了一个故事。2019年,一位博士生毕业后加入华为。他的研究方向是“类脑智能”,这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2020年起,他经常在茶思屋和高校老师、学生喝咖啡、聊技术,也和不同部门的专家探讨学术、联合攻关,甚至还把市场人员、潜在客户也拉进来,进行前沿技术的推广和联创。

一年多的时间,他在茶思屋喝了1000多杯咖啡。他的团队与产品线联合完成了20多项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发表了10多篇论文。面对累累硕果时,他感叹道:“茶思屋的咖啡,都是汗水和火花调制出来的。”

孟晚舟表示,读书万卷,能帮助我们充实理论知识;咖啡千杯,能帮助我们吸收思想能量、激发创新火花。二者的共同之处,都是要求我们拥有开放的心态、保持对未知的好奇、付出奋斗的汗水。

谈面对技术封锁:

华为“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近年来,华为的发展收到美国的持续打压,被列入“实体清单”。而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孟晚舟在演讲中表示,面对技术封锁时,华为“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这里,我们:以勇毅执着的尝试,让目标更加清晰;以所向披靡的勇气,让征程更加璀璨;以飞蛾扑火的热血,让梦想更加纯粹。

她表示,科学是无尽的前沿,从基础理论到商业应用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中间需要数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转换与推动。颠覆性创新,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唯有打开思维边界、打开组织边界、打开人才边界,汇聚无数的大脑相互交流、碰撞、启发,才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理论或应用的突破,才有可能像灯塔一样照亮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孟晚舟说:“我们认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皆人才,开放是根本”。今天的华为,作为行业发展的出题者,我们要用世界级难题来吸引和成就世界级的人才。”

孟晚舟在演讲中介绍,从今年起,华为陆续把自身产业遇到的挑战和难题,通过线上黄大年茶思屋平台向全社会发布,收到了600多位高校老师的积极反馈,参与揭榜的高校达91所。今年8月初,华为向获奖者颁发了“火花奖”,感谢他们对于产业界及科学界做出的重大贡献。“也许数年之后,在座的你们也会加入我们,一起攻题克难。”

孟晚舟在演讲中还强调了“长征精神”,她勉励青年学子,“无论处于什么时代,人生时刻需奋斗,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新长征”。她说,虽然年轻人再也不需要把我们曾经的“万里长征”重走一遍,但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永不过时,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新长征。

“在追求科技创新、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志存高远、仰望星空的战略家,也需要脚沾泥土、手撷芬芳的实干家。”孟晚舟表示,目前华为正在承受和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面对打压,是退缩不前,还是继续开放?在先进部件和先进要素不可获得的情况下,华为如何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基础理论和基础研究的突破,依然任重而道远,华为如何做出更有价值的贡献,如何让科技的灯塔之光继续领航?

孟晚舟认为,解决一切问题和难题的根本在于人才。华为将坚持开放的人才观,用火花和汗水调制的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用开放的心胸和格局粘接世界的智慧,既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

谈华为的“浆糊”哲学:

人人尽展其才,一桶浆糊粘接世界智慧

谈到人尽其才,孟晚舟表示,在华为,并不要求员工“样样精通”、“十项全能”,而是鼓励员工在自己真正热爱和擅长的领域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具有解题、破题能力的“单项突出”人才,才是当前攻坚克难时期最需要的。“华为就是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将一群人粘合在一起,做一件事情。”

在演讲中,孟晚舟还分享了两个小故事。一是二十多年前,华为为了留住一个俄罗斯的“天才少年”,在当地设立了数学研究所。而这个不喜与人来往,偶尔做些数学研究的“怪异”天才,攻破了从2G到3G的算法难题,华为也基于这项成果,推出了一款针对欧洲市场的Single RAN方案,逐步超越竞争对手。

孟晚舟说,常人难以理解的“怪异少数”,也许在某个方面有着常人难以超越的才华。“用人之长、人尽其才”,是华为的用人之道。

另一个小故事的主人公,2016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专业,加入华为后却选择从事软件编码开发工作。孟晚舟说,跨专业不仅没有影响他成为代码达人,扎实的化学功底更是让他有着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破题能力。其实,华为有许多这样的跨专业科研人才。华为看重的是他们扎实的基础学科积累、创新的破题思维方式。华为早期的电源开发团队中,就有一位主力人员,曾经是位牙科医生。

任正非在达沃斯论坛上接受采访时也曾说,自己既不懂技术,也不懂财务。他就是提着一桶浆糊,把优秀的人黏在一起,拼出一个人才济济的华为。

孟晚舟表示,英雄不问出处,创造价值者就应该获得尊重。华为的“浆糊”哲学,核心是价值创造、价值分享、共有共享,保护每一个贡献者的合理利益,形成一个集群。华为粘接了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员工,也粘接了成千上万的外部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