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回贵州母校,为什么要谈1000杯咖啡?

更新时间:2022-09-03 16:38:39作者:佚名

孟晚舟回贵州母校,为什么要谈1000杯咖啡?

(文/周远方 苏之杭)

“一年多的时间,他在茶思屋喝了1000多杯咖啡,”孟晚舟对同学们说道,“……茶思屋的咖啡,都是汗水和火花调制出来的。”

9月2日,孟晚舟来到贵州都匀,与母校都匀一中和都匀三小的师生共上开学一堂课。

这位当年的“小镇青年”看望了在都匀上学时的班主任、任课老师和老同学,一起回忆在东山脚下读书的旧时光,坐在课桌前和学弟学妹们当面交流,从俄罗斯数学天才到华为的“浆糊哲学”,从“元宇宙”到贵州的算力中心,天马行空,氛围热烈。


“一桶浆糊粘接世界智慧”

根据华为近期发布的半年报和《2021可持续发展报告》,华为上半年营收2987亿元(约合432.9亿美元),如果算成GDP在全球排名,大致能排到全球前50位,在卢森堡和斯洛伐克之间。华为目前共有19.5万员工,为全球30多亿人口提供服务,半年人均贡献营收高达1531.8万元,其中,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约10.7万,占员工总数的54.8%。

但这组数据背后也有隐忧,报告显示,在这19.5万名员工中,30-50岁占比70%,30岁以下占比28%,50岁以上为2%。

“华为30岁以下员工占比28%”的话题一度被推上热搜。

华为亟需新鲜血液,但华为需要的人才不拘一格。

孟晚舟对同学们讲道,“二十多年前,华为俄罗斯数学研究所有个年轻的小伙子,从事算法研究。可以说,他是华为早期高薪聘请的为数不多的‘天才少年’之一。因为他当初不愿意离开家乡俄罗斯,为了留住他,华为在俄罗斯当地设立了数学研究所。他加入华为之后,不喜与人来往,终日就是摆弄摆弄电脑,打打游戏,偶尔做些数学方面的研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看上去似乎碌碌无为,没有什么科研成果。”

“但就是这样的一位‘怪异’天才,在十年后攻破了从2G到3G的算法难题,华为也基于这项成果,推出了一款针对欧洲市场的Single RAN方案,逐步超越我们的竞争对手。”

孟晚舟谈到,科学是无尽的前沿,从基础理论到商业应用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中间需要数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转换与推动。颠覆性创新,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唯有打开思维边界、打开组织边界、打开人才边界,汇聚无数的大脑相互交流、碰撞、启发,才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理论或应用的突破,才有可能像灯塔一样照亮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可能在许多职场上过打拼多年的成年人看来,这些内容看上去多少有点“虚”,有点像“童话”。但这群人正是这么一路走来的。

“太能吹了”是郑宝用对任正非的评价,在华为年销售额不到1亿元人民币时,他说华为未来将做到1000亿;任正非则撸起裤管和袖子,对刚刚从校园出来的年轻人说:20年后,华为将是世界级的大公司,全球通信行业四分天下,华为有其一;半年后,变成了“三分天下,华为有其一”,日本被他轻松地刷掉了。

1993年之后的持续多年,华为每年的销售额都翻倍增长,每到确定下一年的销售目标时,大家都普遍认为“不可能完成”,但每次都能够突破整个组织心理天花板的极限。长期主管市场体系的胡厚崑说:“每年都是拍脑袋定目标,年年都完成了。”

凝聚这群人,靠的是华为的“浆糊”哲学,任正非在达沃斯论坛上接受采访时曾说,自己既不懂技术,也不懂财务。他就是提着一桶浆糊,把优秀的人黏在一起,拼出一个人才济济的华为。

如今,华为如何在新的艰难环境中,继续攒足当年那股劲,凝聚当年那个魂呢?

新版“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孟晚舟和同学们谈到了“千杯咖啡”的故事。

这个故事来自一位2019年毕业加入华为的博士生,他的研究方向是“类脑智能”,这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2020年起,他经常在茶思屋和高校老师、学生喝咖啡、聊技术,也和不同部门的专家探讨学术、联合攻关,甚至还把市场人员、潜在客户也拉进来,进行前沿技术的推广和联创。

一年多的时间,他在茶思屋喝了1000多杯咖啡。他的团队与产品线联合完成了20多项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发表了10多篇论文。面对累累硕果时,他感叹道:“茶思屋的咖啡,都是汗水和火花调制出来的。”

“茶思屋”是华为在很多大学校园里或者高校附近建立的“黄大年茶思屋”,这里传承着华为凝聚全球人才的原始基因之一。

早年,任正非鼓励和要求华为的高层管理者和科学家:要敢于用一杯咖啡,与世界上的大人物碰撞思想。地球村就是一个开放式大学,处处有学问。他参与全球各地的各种交流会议时,经常在茶歇时端杯咖啡到处乱晃,跟不知道碰到的什么人交流几句。这被华为内部提炼为“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黄大年是我国国宝级科学家,在超高精密机械和电子技术、纳米和微电机技术、高温和低温超导原理技术、冷原子干涉原理技术、光纤技术和惯性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封锁。

黄大年的办公室对面,专门设了一间“茶思屋”,供喝茶/咖啡、休闲交流。在他看来,轻松愉悦的环境能更好地思想交流,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如今,在华为公司、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开设了“黄大年茶思屋”,构筑产学研合作的“造梦空间”。

如今,这个空间向全球高度开放。

在2022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周红宣布,华为计划4月30日推出线上黄大年茶思屋,希望建设成一个科学和技术交流的通道,向全社会开放。

“今天的华为,作为行业发展的出题者,我们要用世界级难题来吸引和成就世界级的人才。”孟晚舟谈到,今年起,我们陆续把自身产业遇到的挑战和难题,通过线上黄大年茶思屋平台向全社会发布,收到了600多位高校老师的积极反馈,参与揭榜的高校达91所。今年8月初,华为向获奖者颁发了“火花奖”,感谢他们对于产业界及科学界做出的重大贡献。

算力网络与“元宇宙”:新一代的艰苦奋斗

孟晚舟讲的第三个故事来自她自己和她的财务部门:

“我刚加入华为财务部门时,是从会计做起的。在那个手工作业的年代,会计不仅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每个月末,所有单据都要手工装订成册,我们就坐在办公室的地板上,用冲击钻打孔,用麻线装订。今天,这些工作正在越来越多地由数字技术承载。”

虽然年轻人不需要把“万里长征”重走一遍,但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永不过时,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新长征。

她部门的一位财务人员,从美国芝加哥大学金融工程专业毕业后,先后在华为的肯尼亚和博茨瓦纳办事处担任项目财务。书本上习得的金融理论虽然博大精深,但却不能直接指导我们算清楚一笔账,或者节省一分钱。为了弄清楚,搞明白,她利用周末的时间下站点,了解挖沟、埋管、吹缆、回填的每一道工序,同时恶补当地的免税政策,不仅把每一个合同的账算得清清楚楚,还帮公司节约了高额的成本。用她自己的话说,“下厨房”的过程是枯燥的,但只有亲自完成每一道工序,才能掌握佳肴的秘方。

身处贵州大山中,孟晚舟向同学们提到了“算力”和“元宇宙”这些最前沿的领域。

“我们处在一个数字世界,计算能力成为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底座,正在改变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但现在的算力还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的需求,算力必然是世界科技竞争的焦点之一。未来几万台、几十万台乃至几亿台服务器,如果都能够基于一个操作系统进行实时调度,将带来巨大的算力提升。”她向同学们介绍,在计算产业上,中国已经规划了8个国家级枢纽节点和10个集群,形成了“东数西算”“东数西存”的大战略,贵州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使命之一,就是要让算力成百上千倍地提升,让算力为我们带来更加便捷、更加智能的世界。

她还向孩子们提到“元宇宙”:元宇宙,是与现实世界映射和交互的虚拟世界。元宇宙的实现需要极大的算力,包括云端计算和边缘计算。展望未来,元宇宙将在你们这一代得到突破性的发展。

然而,“东算西数”和“元宇宙”愿景美好,实现起来并非易事,需要大量新一代人才的艰苦奋斗。

“媒体上将算力网络与交通网络、电力网络等量齐观,认为算力可以做到像供水和供电一样方便,其实不然。”信息化百人会学术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近日在研讨中指出,算力资源的供给不同于供水、供电,计算能力也不是公共品。算力网络的实现比交通和能源网络复杂得多,困难得多,需要基础性的原始创新和大量的技术攻关。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就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数字化人才缺口已接近1100万,而且伴随着全行业数字化的快速推进,数字人才需求缺口还会持续加大。紧缺的数字人才不仅包括数字产业化创造的数字技术、数字研发岗位,也包括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字技能人才。

报告指出,从数字经济的招聘岗位来看,产业数字化领域面向消费端的第三产业就业岗位占比高达60.2%,人才需求远超第一、第二产业,对包括新媒体、自媒体、直播、视频等领域的人才展现出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

飞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推动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造就了数以亿计的就业岗位,更为中国年轻人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就业新空间。

“用科技推动产业与社会的发展,就是你们这一代人需要持续努力、忘我奋斗的新长征。”孟晚舟对同学们说。

目前,华为正在承受和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任正非的一篇公司内部讲话文章《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在互联网上刷屏。

文章表示:“我们(华为)的生命喘息期就是2023年和2024年,这两年我们能不能突围,现在还不敢肯定,所以每个口都不要再讲故事,一定要讲实现,尤其在进行业务预判时,不要再抱幻想,讲故事骗公司,损失要从你们的粮食包中扣除,首先要活下来,活下来就有未来。”

“面对打压,是退缩不前,还是继续开放?在先进部件和先进要素不可获得的情况下,我们如何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基础理论和基础研究的突破,依然任重而道远,我们如何做出更有价值的贡献,如何让科技的灯塔之光继续领航?”

回到自己人生旅途的出发点,一连串问题,孟晚舟问自己,也是问同学。

她已经得到答案:解决一切问题和难题的根本在于人才。我们将坚持开放的人才观,用火花和汗水调制的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用开放的心胸和格局粘接世界的智慧,既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标签: 孟晚舟  咖啡  华为  任正非  华为公司  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