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大实话:孩子是很难改变的,除非放弃“自律”

更新时间:2022-09-07 12:30:38作者:佚名

说句大实话:孩子是很难改变的,除非放弃“自律”

要说育儿圈有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就是“自律”。

“孩子不自律是本能,让孩子自律是本事”

“自律的程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自律才能自由”

一边是各个平台关于自律的推送,一边是写个作业拖拖拉拉,连半小时书都读不进去的孩子,每个老母亲内心不焦虑是假的。

今天,冒着这篇文章很可能被diss的风险,我也要说句大实话:

自律,其实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自律,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在职场,有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那就是:

“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

人类的真相永远是,我们会欲望去做一件事,也会因为恐惧去做一件事,但很难靠着自律去做一件事。

举个例子,我大学的时候看了《霸王别姬》、《胭脂扣》之后,迷上了香港作家李碧华诡异妖媚入骨三分的文风,就按照惯例查了很多资料,想知道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创作力这么充沛。

本来预想的是类似金庸先生每天阅读两小时这种励志故事,结果看到李碧华的创作动力是那么的“朴实无华”:

半夜没灵感之际,把存款不多的存折拿起来看看,哇,剩这么少了,陡然一惊,文思泉涌。

还有,很多人会说科比凌晨四点起床练球的故事,这说明他很自律吗?不!原因仅仅是他真的很喜欢篮球!

再举个例子,半夜三点钟还在钉钉聊工作的老板是因为他很自律吗?很有可能是公司每天上上下下的开支,让他不敢闭眼。

所以呀,一个孩子你让他多读半个小时书,他们如果从书本上得不到任何乐趣,读完生活也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不读自己也不会有什么损失,那他还会读吗?



这个答案每个家长心里大概都清楚。

为了追求所谓自律而剥夺眼前的快乐, 这种违背人性的做法只会让人感觉到痛苦。

说了这么多,我们也大概认清了一个现实:

自律本身就是反人性的,这背后需要意志力做支撑。

而意志力不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它和石油一样,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既然是有限的资源,那就要珍惜,避免过早过度消耗。

现在教育最大的误区是:

我们总让孩子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浪费意志力,非要和人性作斗争。

后果只能是孩子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触底反弹。



顺应人性,比自律更重要

顺应孩子人性,比逼孩子自律重要得多。

什么叫顺应人性?其实就是遵循生理规律。

《跨越不可能》一书里提到:

“多巴胺是大脑产生的最主要的奖励性化学物质,其次是催产素。血清素、内啡肽、去甲肾上腺素和大麻素也会起到让人愉悦的作用。这些化学物质所产生的愉悦感驱使我们做出某些行为,成功完成这些行为之后还会强化我们对该行为的记忆。”

用通俗点的话说,我们做一件事有了正反馈(分泌多巴胺)时,才愿意持续有动力去做,当我们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大脑就会不断分泌多巴胺,直到让你沉迷。

这个过程,就是心流产生的过程。

我还真的见过喜欢做奥数的孩子。

一遇到有挑战性的数学题两眼放光,做一下午也不觉得累。

我们觉得变态的数学题,他们就会心无旁骛地投入,并且感到快乐和沉浸感。



有“心流”做驱动,比任何燃料都好用。



如何触发孩子的“心流”

既然“心流”这么神奇,有什么触发关键词吗?

《跨越不可能》这本书里提到了3点。

一、好奇心-激情-使命感

我们一直说保护孩子的童心,实际上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都有了解的兴趣是最大的天赋,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动力。

而激情是持续某项爱好的动力,但这种动力颇具利己主义色彩,容易因为自我为中心而忽略其他事。

这时候,使命感就能把激情转化为燃料,让孩子将注意力转化到手头的任务上。

二、明确目标-及时反馈

迷你包刚上一年级时数学不好,10以内的加减法掰扯不清。我给了他一本口算练习册,告诉他今天错的比昨天少一道,就是进步。刷到一年级期末,迷你包的数学测验几乎次次满分,对数学自信心爆棚。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当一件事有个可衡量的结果,每次完成既定目标后,你就得到一次正反馈。借助不断的正反馈,我们会不断得到自我激励,增加信心。到最后因为信心的不断累加,我们的气场、自信程度、行为方式等都会有一个好的变化。

没有谁比谁更自律,比一个宏伟的目标、完美的方法更有效的,是日复一日去做。

有了清晰的小目标,不断获得正反馈,就算走得慢一点也不怕。一段时间后再回头看,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走出去很远很远,走到当年想都不敢想的地方了。

三、挑战与技能平衡

最容易让人上瘾的游戏是什么样的?就是那种任务的挑战性稍微超出大家普遍的能力范围,这样我们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手头的任务上;而难度太高,我们就会被恐惧吞噬;难度太低,我们就容易心不在焉。

因此给孩子培养技能或者制定学习任务也一样,难度要足以拓宽孩子的能力边界,但又不至于让孩子崩溃。



写到这,我们终究要接受一个事实。

自律是宝贵的资源,我们只能在核心的问题上培养孩子得自驱力。

所以,不要希望孩子面面俱到,十项全能。

一个天马行空艺术天分高的孩子,很可能在数学方面差一点。

如果你孩子运动天分高一点,那就要做好心理准备,他可能对任何需要静下心的科目差一点。

不要老拿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来对比自己的孩子。

放过自己,也放过孩子,孩子更容易找到自我,实现自己的“心流”。



本文标签: 大实话  正反馈  李碧华  自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