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救灾现场,冒死“飞架泸定桥”

更新时间:2022-09-08 15:01:27作者:未知

我在救灾现场,冒死“飞架泸定桥”



资料图

作者:隋坤

“当时我们正在甘孜康定县备勤,忽然间地动山摇,平地起波澜。”

张国胜心中明白,“下一场战斗已经打响”。

作为四川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队雅江大队大队长,9月5日,他刚刚结束一场灭火救援任务,正在归队途中,便遭遇泸定县6.8级地震。

截至9月8日8时,泸定地震已造成82人死亡,另有35人失联,270余人受伤。目前,救灾工作仍在进行中。

张国胜火速赶赴前方救灾,和其他救援人员“遇山修路,遇水搭桥”,不停将受灾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

当《环球人物》记者拨通他的电话时,他刚刚开始休息,说话时偶尔喘口粗气,语气略显疲惫。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这几天经历的一切。

以下内容为张国胜口述。



架桥

9月5日,我们刚刚结束增援泸州(隶属四川,地级市)和赤水(隶属贵州遵义,县级市)的灭火作战,归队的途中遇到了地震。

紧急避险后,我们迅速进入战备状态,乘运兵车赶往灾区,术语叫“摩托化开进”。路上消防员们有的关注灾情,有的检查自己的装备,有的目视着窗外。车内气氛异常安静,几乎没有人说话。



·张国胜向灾区行进的路上。

大概两个小时后,车队到达灾区的外围。

在距离震中大概还有5公里时,我们遭遇山体垮塌,幸好人员无伤亡,但车辆无法继续前进。消防员们只能下车,带着简易装备徒步行进,最终抵达集合地点。

在那里我们领到救灾任务,担负了几个受灾比较严重的村子的救灾工作,比如青岗坪和磨子沟村。

下午6点,我们来到与青岗坪一河之隔的地方。路和桥已经全部垮塌,进村唯一的途径只剩下横在河面上的油丝绳和管道。我们要踩着管道,尽力保持身体平衡,抓着油丝绳一步步挪向对岸。

当时管道与河水之间只有几米的高度,湍急的水流拍在石头上发出巨大的响声,我的耳边“轰隆隆”一片,特别像山体滑坡的声音。那种情况下,若有人踩不稳掉下去,恐怕凶多吉少。

说实话,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也害怕,消防员们过河时都死命盯着前方,不敢往脚下看。但我们有使命在身,灾区群众急需的消炎药和其他物资在我们身上,只能义无反顾。



·消防员正在过河。

与我一起进入村子的有三个小组,共17人,其中包括两名医务人员。进村后我们首先看到一些跑过来的轻伤员,看着他们眼泪汪汪的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们几个小组迅速分配任务,有的负责盘点、安置伤员,有的负责在河上搭一座通向村外的简易木桥。



·消防员正在搭桥。

灾难现场很惨烈,眼前全是垮塌的房屋和束手无策的村民,耳边也充斥着各种叫喊。

我们曾在一个废墟里扒出被埋的老人,也曾伴随着一名女孩的哭声努力转移她受重伤的妈妈。那个女孩看起来很小,一边哭一边哀求,“求求你们救救我妈”,但当时药品和医疗条件都是问题,我们只能暂时将她妈妈安置到一个空旷的地方。

与此同时,另一组消防员也在跟其他兄弟单位、轻伤村民一起搭建木桥。我们只能就地取材,搭一个非常简易的木桥。最终,这座木桥由三根粗细、长短不一的树干组成,木头之间有一脚的间距。

搬运伤员过桥时要有两个人抬着担架,消防员就用绳子拴在担架两边的把手上,再把绳子套在脖子上,空出来的两只手要随时保持身体平衡。他们每走一步,脚都要紧贴着树干往前挪动,生怕脚抬起来往前迈步,再踩下去的时候踩不稳、脚打滑,这真的是不可想象的艰难。

好在我们克服了困难,最终连夜转移出29位重伤员,其中运出去的第一位重伤员就是那名小女孩的妈妈。



·网友制作的图片“飞架泸定桥”



无助

救灾过程中最无助的时候,大概就是看到遇难者的时候。

在进灾区的路上,我看到了第一位遇难者,是一位当地消防员。我不知道他是怎么牺牲的,只看到他静静地躺在担架上,鞋子也没有了,双脚微微发黄。但我们没有时间悲伤,不能停下前往灾区的脚步。

看到的第二位遇难者是从山上抬下来的,救援人员用床单做了一个简易的裹尸布,把他包起来。我感受到灾难面前人类的渺小和无助。在这种环境下,连活下来的人心态都会发生变化。

救灾过程中,我们有自己的步骤和节奏,同时很多村民会呼喊我们去帮忙。有些忙我们能帮,但有些束手无策,往往会心急如焚。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曾有一位村民让我们去葬礼帮忙搬东西,但因风俗问题,我们无能为力,于是将此事报告给村支书,村支书安慰我们说“这个事交给村民来处理,你们就去执行你们的任务”,后来我们就走了,只是心情很沉重,感觉没有帮上忙。

除此之外,对灾难的恐惧也是一种折磨。

比如这次地震救援中就遇到了许多余震,都是3级以上,若你躺在地上睡觉,感觉会像高压电触到你身上,让人惊醒,地动山摇的那种感觉。

在以往的救援行动中也会遇到类似事情,但大家都明白这是职责所在,也都习惯了。我们担负着救援任务,就算害怕也不能退缩,不然老百姓怎么办?



资料图

当然,在我们身陷绝望时,也会迎来希望。

地震那天,许多小孩正在村外的学校上课,震后许多父母都与自己的孩子失联了。

当时在我们救援的村子里,就有几位等待孩子放学的父母。你想,父母联系不上孩子是一种多么焦急的心情,但是他们很坚强,嘴里一直说着坚信孩子是安全的。可直到天黑,依然没有孩子们的消息。

等到有孩子们的消息,已经是第二天,好在那几位小孩都没事。

当时,我们在一个塌方处奋力开辟了一条通往村外的路,那几位父母就一直死死地盯着那个地方。直到几个孩子陆续出现在路的那头,几位家长才终于释放自己的情绪,高喊着:“是我的孩子!是我的孩子!”

那是一条“U”字型的路,父母与孩子站在路的两头。我记得那天回来了四五个孩子,前面两个是大一些、上五年级的孩子,看见家长就“唰唰唰”地往路这边跑,剩下的都是上幼儿园的小孩,我们消防员就跑过去把孩子抱过来,交到家长手里。接到孩子后,家长没有太多语言,只是不停地说着“感谢感谢,非常感谢”。

看着孩子与父母团聚,尤其是在这种大难之后的团聚,我很难不落泪。



团结

我觉得在这样的大灾大难里,人民群众的团结和大局意识非常让我敬佩。

我们晚上一般12点左右睡觉,在院子里烤一把火,围着它躺成一个圆圈“席地而睡”。有天晚上,一位受灾的大妈看我们睡在院子里,主动给我们盖被子、添火。后来这一幕被人拍下来,传到了网上,感动了许多网友。

其实当时我的心里就感觉非常温暖。说实话,虽然睡在灾区,但那一刻我没有感到任何不舒服,反而非常安心、踏实。

在灾难里,中国人的互助意识特别强。

在磨子沟,村干部把老人和孩子安置在帐篷里边休息,而青壮年则踊跃地跟着村书记搬运物资。还有许多人主动把家里的物资集中到安置点,这里面有吃的喝的、被褥床单,甚至还有抽纸、碗筷,反正大大小小的东西,他们都拿出来,供村干部统一调配。

9月6日那天,早上我刚起床,天还没亮,就见到了让我终生难忘的一幕——许许多多的村民从四面八方走向安置点,每个人背一个竹筐,里面装满肉、菜等救灾物资。没有人号召,他们就那样主动汇集到一起。

受灾群众们的团结与勇敢鼓舞了我,每次看到他们在灾难里互帮互助,我的心中就翻起一股情绪。我曾在朋友圈里记录过心中的感慨:“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仅仅几秒钟时间就让人束手无策,山体崩溃,大地撕裂,房屋倒塌,道路切断,农田淹没,让人无家可归,甚至夺走生命。但最终还是被勇敢坚强的劳动人民和战无不胜的人民子弟兵所征服。”

路塌了,我们就用锹再修一条路,照样能够通行;没有水,没有电,我们就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集中起来,保证自己能吃饱,能够生存下去。

也许就像有人说的,在灾难面前,人类是渺小的,但在救灾的精神面前,人类又是伟大的。

无论什么样的灾难,都不会打垮我们。这就是我想说的。

总监制: 吕 鸿

监 制: 张建魁

主 编: 许陈静

编 审: 苏 睿

本文标签: 泸定桥  地震  灾区  消防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