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09-09 10:20:31作者:未知
全文长 25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4分钟
为评名师,最近一位同事要我代写几篇文章。这让我有些为难,也不甚理解。为难的是,一线教师的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做出来的。也就是说,中小学教师的写作应该基于实践、高于实践又反哺实践,他们应该从实践中获得写作的素材,应该为改变自己的实践而写,应该用写作观照实践。
纵观各级名师,他们虽然都是各个区域内的教学能手,但不难发现他们更是教育写作的高手;因为他们用教育写作深化了读书和思考,用教育写作改变了自己的思维和教学理念,用教育写作支撑和丰富了自己的实践,用教育写作传播了自己的思想,用教育写作带动了普通教师的发展,用教育写作扩大了自己的知名度,用教育写作提高了自己的影响力。
换句话说,他们是因为做得好才写得好。因为他们有了脚踏实地的实践,才发现和破解了各种难题,才使他们产生了自己的思想和智慧,才有话要说、有话可说,才有了写作的源头活水;正是因为他们与众不同的实践,才使他们能写出文风活泼、个性迥异的文章。
如果他们没有辛勤的耕耘,没有大胆的探究,没有矢志不渝的创新,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不可能持续不断地发现和破解问题,就不可能产生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就写不出精彩的文章,也就不可能传播经验,更不可能评上名师。
这样看来,教师只有认真总结、反思、挖掘、梳理做过的工作,包括对所犯的错误或失败的行为进行“复盘”,从中寻找写作的素材,这样才有东西可写,才能写出接地气、有生命力的文章。
那么,当下这位同事究竟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那些成绩?包括有那些错误或失败的教训?以及对过往的一切究竟有没有思考和总结?我都不得而知,在这种情况下,我怎么能写出属于他的“文章”?
难以理解的是,我的这位同事不是每天都在备课和上课吗?备课要独立撰写教案,写教案就是教师最基本的写作;如果教师会写教案,其他写作也应该不难。这是教学的基本常识。难道我的同事每天都不备课吗?
然而,据我所知,当下不少教师的确把备课的初心给忘记了,把独立撰写教案的基本功给丢弃了,所以,谈写“色”变、惧怕写作的怪事变成了他们的常态。
如果我们去翻看一些教师的备课本,诸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情分析,包括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作业的布置”等备课的基本要求和步骤,看似写得十分详尽,但是细致考量,以上所“写”的内容,都是从教材、教参以及五花八门的名师的课堂实录里“搬运”过来的,这么“详情”的备课,看似花费了不少时间,其实他们根本没有从教学、学生和自己的实际出发,没有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撰写教案;尤其是当下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一些教师更是百度搜索、下载、复制和粘贴,“三下五除二”,教案一下子就“写”好了。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们就不会写作了;等到评高级职称或评名师需要文章发表的时候,因为拿不出文章要被“卡壳”,因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时只好“临时抱佛脚”,只能用东拼西凑,或花钱买文章,或造假等企图蒙混过关。
其实,教师只要平时做足备课的“功课”,只要下功夫撰写教案,写好其他文章也就有了基础。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的教育写作应该从备课起步。
首先要备好教材。作为教师,既要读透教材,通读文本,多角度地与它们对话,又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精心预设他们可能提出那些问题,可能产生什么问题和困惑,不但要认真分析和研判,而且要把自己对教材、对文本、对学情的思考、理解和“对话”等全都记录下来。
具体来说,教师既要独立写出对教材和文本的理解,又要把教材和现实生活与社会的融合写出来;既要写出能体现自己教学思想的策略,又要写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同时要用心思考并写出对习题和实验研究的改进意见,写出对教育活动方案的优化招数,写出陪伴和引领学生读书的方法,包括教育和转化所谓“问题学生”的具体做法,等等。
如果教师能久久为功,不厌其烦地把所读所思包括想做的都记下来、写出来;这样,不但能拓宽备课的外延,能提升备课的内涵,而且能撰写出高质量的教案。
与此同时,如果进一步把以上所写扩展、延伸和深化,再加以补充、修改和润色,那么,这一篇篇习作,就是读书心得、教学反思、课例、教例、案例和教育随笔。这样的“一石三鸟”“一举多得”,完全是拜备课所赐,而且是备课的“副产品”。
所以,教师要学会写作,不要“眼睛向上”,不要脱离实践,不要好高骛远,而是要“眼睛向内”,要舍远求近,要从发生在自己身边而且每天都在写的教案上倾注心血。
其次,要备好自己。也就是教师要带着思考去备课,要使自己“在场”,要在教案里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提高教案写作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可是当下不少教师除了复制粘贴,除了照搬照抄,最缺失的就是独立思考、批判和质疑,不但没有发声,而且根本看不出教师独立写作的“影子”。这样的教案“写作”无疑在浪费时间乃至生命。这样的教案写作不要也罢。
实际上,教师应该养成反思的习惯。因为反思是教师把自己“嵌入”教学之中并提升教学内涵最接地气和最有力量的举措。记得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师为此要养成课前、课中和课后反思的好习惯。既要发现教材与文本背后的知识,丰富和提升课堂内涵,又要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鼓励他们遐想、思考、发问和互动,指导他们理性思维,学会挑刺,否定、跟进和创新,在问题破解中实现能力的飞跃;还要主动倾听学生意见以及同事的建议,善于解剖自己,发现自己教学思路、方法、语言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不断跟进教学,不断改变自己。这样既能找到教学的生长点,又能写出课堂气息十足的鲜活文章。
如此看来,教师独立备课、独立撰写教案不仅仅是上课之前的准备,而且是写好各类文章的基础;其实,各类写作都是相通的。如果我们能用心记录备课中的思考,不断积聚教学中的反思,不但能上出高质量的课,而且也能写出有价值、有份量也有可能发表的文章,更能在写作中成长自己。因此,教师的教育写作不妨从备课起步,因而我们千万不能轻视备课。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奉化区教育服务管理中心)
校长派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作者丨周建国
编辑丨智库君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