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09-13 10:36:26作者:智慧百科
文 | 陈九霖
谁也没想到,在2022年一场来自能源输出国和能源输入国的能源战争,会让很多人的生活乃至整个世界的格局陷入了混乱。
当地时间9月6日,在已经禁止或限制俄罗斯能源的基础上,美国财政部副部长Adewale Adeyemo表示,将通过一个简单的机制来设立对俄罗斯石油出口价格的"指导"上限。Adeyemo称,"指导价"将设为44美元/桶。这是俄罗斯此前自己估算的石油成本价格。Adeyemo强调,不会把价格定在低于俄罗斯生产成本之下,那是因为44美元这个水平仍能够鼓励俄罗斯石油生产,避免市场中的石油价格过度上涨,也能限制俄罗斯从这场能源危机中牟利。
美国对俄罗斯提出的这个能源制裁,乍一看好像会有效果,但是,实际上却是一个很荒唐的事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美对俄的能源制裁限价令会奏效吗
众所周知,在市场上,对商品价格起决定性作用的,无疑是供给和需求两大因素。而在现在的市场上,真正掌握主动权的,其实是供给端的俄罗斯。
首先,从需求端来说,对于目前的美国以及欧洲来说,受冲击最大的就是通货膨胀。公开数据显示,8月,欧元区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9.1%,超出市场预期,再创历史新高。今年,欧洲还遭遇严重旱情,约47%的地区面临干旱风险,另有17%的地区处于更严重的警报状态。荷兰国际集团欧元区高级经济学家指出,能源问题以及干旱天气,将在未来几个月继续对商品价格构成压力,而通胀短期内也几乎看不到缓解的迹象。为了能够应对通胀,打压需求,欧洲央行已经于今年7月21日加息了50基点,这也是自欧债危机以来11年首次开始加息。而且,欧洲央行还结束了量化宽松政策。
反观美国,早于今年3月份便开始了加息进程且在6、7、9月开始提速。在通胀方面,6月,美国的CPI达9.1%,同比涨幅为1981年11月以来最大值。根据一些美国媒体的报道,目前,美国家庭平均每个月多花717美元。如此高的通胀,迫使美国联邦储备局不断地采用加息加以应对。
高通胀不但让欧美民众难以忍受,对于民选国家的政客来说亦是如此。整合美国民调机构的多份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拜登的平均支持率仅为38%,是历任美国总统的最低纪录。这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影响,便是美国高居不下的通胀率。欧洲政客同样面临着相同的境遇,8月21日,德国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5%的人支持总理朔尔茨,却有62%的民众对他不满,只有27%的人选择支持政府,65%的民众不满政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通胀;在法国,现任总统马克龙的支持率也降至37%;在英国,虽然鲍里斯直接辞职的原因是个人行为操守,而实际上却与高通胀产生的民怨关系密切。
再从能源供给端角度来说,处于OPEC(欧佩克)+重要位置上的俄罗斯,占有全球石油供给的55%。虽然拜登本人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的领导人进行了游说增产石油的"中东行",但是,游说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就在最近,叠加天气的转凉以及伊朗核协议的搁置,能源价格的走势天平再次倾斜到了俄罗斯。一旦俄罗斯减少供给油价就会回升,而能源价格的涨跌也将进一步影响俄乌冲突的走势。
因此,对于美国号召通过制定能源"价格上限"的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看似可能把国际市场的能源价格压得很低,实际上,却是违背现实和市场逻辑的一厢情愿。从供需平衡的规律性来看,现阶段的国际石油、天然气价格的涨跌,主要还是看俄罗斯这个重要的供应方的反应——"限价令"的实际意义不大。同时,作为重要的石油进口国的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的态度也是无法忽视的。中国和印度作为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的最大买家,只要坚持购买甚至扩大进口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美国的限价措施将很难实现。再加上,如果欧佩克国家选择不增产或少增产,限价令就会是一纸空文。
受到油气高利润的吸引,世界各国的石油厂商乃至相关投资人,对于投资油气生产或购买油气资源等,已开始蠢蠢欲动,有的已将新增油气逐步注入到市场中来。其中,阿尔及利亚、利比亚、以色列,加上中东的卡塔尔以及挪威等天然气出口国,都已开始扩大产能来抢占市场蛋糕;甚至美国的页岩油厂商,如西方石油和埃克森美孚,也在不断地增产抢夺市场。这种市场的力量,是比美国的限价令更能推动油价下跌的催化剂。如果将来油价下跌,那不是美国限价令的作用,而是油气高利润所形成的供需平衡的作用力。
当然,俄罗斯可以通过减产等方式来维持高油价。但是,这对于目前本就受到经济制裁的俄罗斯来说,那也必定会是雪上加霜。同时,叠加世界各国央行的快速加息而打压需求,未来几年的能源价格,很有可能又将陷入一个需求收缩、供给过剩的"价格大战"的局面。但那也绝不是因为美国的对俄"限价令",而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供需平衡的规律性以及市场的投机性。尽管近期油气价格有所回落,但是,随着北半球冬季的到来,预计短期内油气价格仍将在高价位维持运行。
欧洲会重蹈 "雷曼兄弟"覆辙吗?
就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都在不断地通过加息等手段打压需求的时候,欧洲却在面临着"雷曼时刻"。且不说欧洲本土的工业企业,如德国的巴斯夫、奔驰等企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停工、降低产能,就连美国铝业公司也表示,其挪威的铝冶炼厂产量将削减三分之一;Norsk Hydro ASA也称计划在9月底关闭其在斯洛伐克的铝冶炼厂;SpeiraGmbH则计划将德国冶炼厂的产能削减一半。除了实体经济不振外,在去产能之时,受到美联储以及欧洲央行快速加息的影响,已有多家欧洲能源公司陷入了流动性危机,需要紧急贷款或股东注资。
而在金融领域,由于欧洲天然气、电力期货价格的大幅上涨,欧洲电力、能源巨头在期货市场上所建立的空头头寸损失惨重,需要缴纳巨额保证金,否则,将面临"爆仓"风险。由于受到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无限期地时不时停止北溪1号管道的天然气供应的影响,德国能源巨头Uniper公司已经发出了"求救信号"。在俄乌冲突开始之前,德国有55%的天然气总消耗量依赖于从俄罗斯进口,而天然气是德国重要的工业生产和供电来源,用于玻璃、钢铁、化工、食品、烟草、造纸等多个行业。德国的天然气消费主要由3家公司供应,分别是Uniper(35%)、RWE(35%)以及VNG(30%)。其中,Uniper公司是德国最大的俄罗斯天然气进口商,也是欧洲最大的公用事业公司之一。当北溪2号被迫停止后,三大厂商开始高价从其他渠道购买天然气。除了从现货市场买气之外,德国这家最大的俄罗斯天然气进口商——Uniper甚至开始动用了原本用于严冬或其他紧急情况下的天然气库存。 Uniper公司也成为本轮供气危机中第一个向政府发出求救信号的德国能源巨头, Uniper公司或其他类似的欧洲公司,会不会成为本年度或下年度的欧洲"雷曼兄弟公司"呢?众所周知,2008年,原本是美国的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在当时欧美所处的极其敏感而脆弱的市场情况下,因投资失利,而在谈判收购失败后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引发了全球的金融海啸。虽然偶发事件不能简单类比,但是,历史往往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正所谓"日光之下,并无新鲜事"。
现实的环境是,不单单是石油、天然气的现货价格大涨,受到俄罗斯天然气临时断供的冲击,9月5日,欧洲天然气期货交易市场的天然气价格上涨了72.5欧元,达到了每兆瓦时281欧元,比9月2日的市场价格大幅上涨了35%。在国际市场上,不仅仅是能源企业参与能源期货,很多其他行业的企业,甚至包括实体企业、养老金机构、保险公司,也都活跃在期货市场上,或做套期保值保障现货价格的平稳,或进行投机以便获利。在这种背景下,能源价格的暴涨暴跌,就会直接导致本来平稳的欧洲能源期货市场上蹿下跳,让原本处于低利率的欧洲企业因受到爆仓的冲击而产生巨大的流动性风险,乃至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而欧盟作为一个由28个国家共同组成的联盟,其各成员国的债务问题本身就已经焦头烂额,在能源和经济的双重冲击下,相比"雷曼兄弟"所引发的金融危机,是否会出现解体,或是一个新问题。
责编 | 杨琳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