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09-28 23:10:22作者:智慧百科
资料图
直新闻:北溪天然气管道遭破坏,引发欧洲各国担忧,你认为欧洲能扛得过即将来临的冬季吗?
特约评论员 陈冰:欧洲人对北溪管道被破坏产生的惶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北溪管道被破坏是第一次,而且3条支线同时被破坏,是人为蓄意破坏,给人的心理阴影极大;二是这条输气管被破坏,等于阻断了俄罗斯向欧洲输气途径,也不知道啥时候能修好,怎么过冬令人发愁;三是担心战火会不会从乌克兰出境,延烧到其他地方。
不过单就欧洲能不能过冬而言,看来还是很有准备的。欧洲经济可能会陷入衰退,但人冻不死。换句话说,欧洲能够扛过去这个冬季。截至9月17日,欧盟的天然气储备量已达到85.58%,正在赶上历史的平均水平,提前一个半月完成了预订的目标。原先预订11月1日前完成80%库容率的目标。这意味着什么呢?一是欧洲虽然严重缺乏能源,价格也高,但只要节约12%的消费量,人们就能过冬。二是这12%的节能量,可以主要缩减工业用气和用电,居民的基本生活不会受影响,但对欧洲的制造业会带来较大冲击,尤其是有色金属制造业、化工、钢铁等行业。另外受影响的地区,因对俄天然气依赖程度不同而不同。
大部分欧洲国家都可以勉强过冬,但德国意大利对俄天然气严重依赖的国家,面临较大挑战,需要节能15%以上,对经济的打击更大一些。尽管欧洲人能够过冬,但也得承受高价的压力。要真正解除欧洲能源危机,最好的方式是敦促俄乌停战和谈,但欧洲仍在军援乌克兰,没有劝和促谈的意思。
资料图
直新闻:美国驻俄使馆要求美国公民尽快离开俄罗斯,是否意味着美俄围绕俄乌军事冲突要直接对抗?
特约评论员 陈冰:俄乌军事冲突,本质上将就是美西方和俄罗斯的直接对抗,只不过美西方没有派军队与俄军直接对垒,而是通过输送武器弹药和训练乌军,进行代理人战争。
但是现在,美俄冲突正在升级。随着俄罗斯发布增兵动员令,美国感到俄军并不是“纸老虎”,仍然也有充足的弹药储备和巨大的火炮发射能力,仍然是一支未被攻破的致命力量,乌克兰军队打不过。
于是美国加强对乌军援,准备向乌提供中远程导弹和火箭炮,乌军就可能攻击俄罗斯境内目标,这样的事已经发生过两次了。而攻击俄罗斯本土,势必会激发俄军采取一切措施,包括使用核武器。而一旦的美国援助的导弹打到俄罗斯本土,俄罗斯可能会对美国发起反击。
因此在战争升级的当下,美国驻俄使馆发出美国人离开俄罗斯的警报,是预防美俄直接对垒。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只是概率仍然比较小。美国还认为,俄罗斯用常规武器可能无法取胜,不排除祭出核武器。如果俄罗斯真要使用核武器,那美国也要让俄罗斯付出毁灭性代价。这些恐怕都是美国要美国人尽快离开俄罗斯的考虑因素。
延伸阅读:
"北溪"管道被破坏 媒体:大国博弈的烈度进入"危险区间"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白云怡 陈青青 褚大业】当地时间9月27日,“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遭到3处破坏并造成泄漏的新闻引发欧洲恐慌。截至目前,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各方均认为北溪管道泄漏“可能是蓄意破坏”。分析认为,此次“前所未有的”事故,让本就气荒的欧洲各国冬季前获得俄气供应的希望彻底破灭,而到底谁是幕后黑手,各方也众说纷纭,谜团重重。
多名国际政治和能源领域分析人士28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事件扑朔迷离,恐在短期内很难查出结果,料会成为一桩类似“罗生门”般的悬案。但从种种细节来看,肇事者的背后很可能有相关国家政府的强大支持。未来,各方围绕此次事件的争斗大概率将使俄乌冲突局势进一步升级与复杂化,而此次事件也标志着全球大国博弈的烈度正在进入新的、具有巨大不确定性的“危险区间”。
据媒体报道,瑞典测量站26日在“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的同一水域探测到两次强烈的水下爆炸。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27日晚说,“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并非“事故”而是“蓄意破坏”。28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表示,“北溪”天然气管道事件并非偶然,信息表明这是蓄意所为,欧盟将支持对“北溪”事件进行任何调查。
另据瑞典电视台引用该国国家地震台网地震学副教授比约恩·伦德的话称,能清楚地看到事发水域的海浪如何从底部反弹到水面,这意味着“发生了爆炸”。其中一次爆炸产生相当于2.3级的地震,瑞典南部30个测量站都探测到此次爆炸。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研究员王晓泉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北溪”天然气管道疑似被蓄意破坏或将开启袭击欧洲重要基础设施的恐怖主义进程,这标志着大国博弈和“混合战争”的升级和“超限”。他进一步解释称,袭击海底天然气管线,没有相关国家政府以及大国的暗许乃至操控是难以完成的。这一趋势非常危险,将使大国博弈的烈度进入一个具有不确定性的危险区间。
谁是此次事件的幕后黑手?各方各执一词:有乌克兰官员将矛头对准俄罗斯;欧盟方面反应则较为谨慎,表示现在推测事故原因还为时尚早,一直对俄强硬的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拒绝置评;波兰前外长西科尔斯基在社交媒体写了一句“感谢美国”,随后被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转发。
资料图
王晓泉认为,事件的真正原因扑朔迷离,短期内恐难以查清。爆炸点位于俄罗斯工程技术人员难以到达的欧洲水域。此外,此类爆炸技术难度大,管道深处海底覆盖了几厘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护套。暗中支持此次恐怖袭击的势力一定非常强大,会有较大能力掩盖真相。
这名俄罗斯东欧事务专家认为,尽管如此,此次事件势必使欧洲局势进一步复杂化:无论真相如何,各方定会利用此次事件实现本国政治目的。欧洲多国或将掀起新一轮“反俄大合唱”。即使俄罗斯调查出真相或展示相关证据,也难为欧美所认可。
另一位不具名的国际关系领域专家则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北溪”天然气管道被恶意破坏一事,毫无疑问将使俄乌冲突的局势进一步恶化,“无论调查结果显示谁是肇事者,该国一定会否认,而这势必把局势引向更复杂、难以预测的形势。”他分析认为,此事也使俄乌战线中又延伸出一个能源领域维度的冲突点,“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此次事件未尝不是削弱俄罗斯对欧洲影响力计划的一部分。”
27日,美国务卿布林肯就“北溪”管道泄漏一事表示,初步报告指向“蓄意破坏”,但未经美国证实,若管道真的遭到破坏,则“不符合各方利益”。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在早前的回应中表示,事故的性质还不清楚,需立刻调查。俄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弗拉基米尔·贾巴罗夫则警告:若美国参与其中,局势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公开资料显示,“北溪-1”管道于2011年建成,东起俄罗斯维堡,经由波罗的海海底通往德国。“北溪-2”管道去年建成,与“北溪-1”基本平行,尚未投入使用,但仍有部分天然气封存在管道内。
27日,俄罗斯“北溪-1”项目运营方“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发表声明说,“北溪-1”和“北溪-2”海底输气管道的三条管线一天内同时发生损坏的情况前所未有,目前尚无法评估维修时间。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27日分析认为,这次事件将欧洲可能在冬季之前通过“北溪-1”接收天然气的剩余预期化为乌有。目前,欧洲各国正在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能源危机。而彭博社则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明确的信号,表明在欧洲要在没有俄罗斯大量天然气输送的情况下,挺过这个冬天。石油管道已经停止运转,但任何关于莫斯科可能在某个时候重新打开管道的希望,现在都破灭了。
“目前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存度大约在40%,如果切断俄罗斯对欧供应的天然气,短期补缺的难度将非常大。”中国石油大学教授金镭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尽管欧洲已对能源短缺问题作了很多准备,比如寻求同卡塔尔等国的合作等,但这些计划难以在今年冬天成为现实,最早也要在2024年才能形成规模化供给,“俄乌冲突的加剧,必将导致欧洲今年冬天天然气供应的紧张,并引发天然气价格的持续高涨。”
王晓泉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认为,此次事件将在多个维度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首先是对环境的破坏,其中一次爆炸的震级为2.3级,价值20亿美元的天然气可能会进入大气层。靠近爆炸地的丹麦海岸乃至欧洲的环境都会受影响。
他表示,其次,“北溪”管道被破坏将造成国际能源价格动荡,国际市场可能会由于担心恐怖袭击等非市场因素破坏俄罗斯能源供应而推高能源价格。而这一局面将冲击欧洲尤其是德国等国的经济和民生,“由于能源供应困难和价格高涨,大量企业或将面临亏损和停工,百姓将在寒冷的冬天受苦受难。一些国家的政局可能因为民怨上升而出现动荡,并给外部势力干涉内政造成可乘之机。”
他同时表示,此次事件后,俄罗斯经乌克兰通往欧洲的天然气管线的地位将明显上升。即使俄罗斯同意向欧洲输送天然气,乌克兰也能增加向欧洲索取援助的底气。此前,德国等国由于不愿向乌克兰提供进攻性战略武器而引起乌克兰不满。
“‘北溪’管道事件将有助于美国强化在欧洲的反俄阵营和反俄制裁,而欧洲则可能要同时面对俄罗斯进一步的军事行动的同时,为执行反俄政策承受更多损失。”这名俄罗斯与东欧问题研究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