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10-05 08:31:33作者:智慧百科
全文长 39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5分钟
导 读
假期孩子的手机使用问题是家庭教育的诸多“痛点”之一。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应对孩子使用手机的问题?本文站在孩子的角度,提供了三种实用方法。
目前,学生在校期间的手机管理均较为严格,许多孩子在居家期间养成了沉迷网络,依赖手机的坏习惯,他们通常不爱社交和运动,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可以说,面对手机,学生管不住自己,家长不敢管,也不懂如何去管。 管理孩子的手机使用,是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最急切的需求。
总而言之,要想管理好孩子居家的手机使用问题,家长要坚持原则,换位思考,以人为本,要敢管,更要会管。
1
沉浸式管理:
制定家庭手机使用契约
管理孩子使用手机的前提是家长以身作则。家长应该采取沉浸式管理的方式,让家庭中每个成员的手机使用都囊括进来进行管理。
尤其孩子进入中学后,自我意识更突出,且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平等、公平的渴望尤为强烈。家长在管理孩子手机使用时要注意坚持公平原则,把孩子当成平等的家庭成员对待,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到,使用手机更应该做好示范。
很多家长自己就手机不离手,沉迷手机,又如何有底气去对孩子使用手机“指手画脚”。
那么具体应如何操作呢?
首先,家长可以召开家庭会议共同商量、制定一份大家都认可的手机使用契约,契约要尽可能正式,有仪式感,要包含清晰的目标、期限等核心要素,家庭成员签字。
其次,关于履约,要有明确的监管机制和奖惩制度。同时,在履约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借此培养孩子的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
此外,为了让家庭手机使用契约更好发挥作用,家长还可以指导孩子设计激励性的标语,贴在家中显眼处,这样就可以从硬性规定和软性文化两个维度来引导孩子居家期间的手机使用。
例如下面的这个家庭手机使用契约书,简单易操作,有很好的效果。
“小兔家”家庭成员
手机使用契约书
为创建健康和谐的居家生活氛围,我们全体家庭成员,将自觉遵守以下协议:
“小兔”周一至周五期间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写作业或上课时务必上交。
“兔妈妈”和“小兔”相处时不使用手机,做好榜样。
“兔妈妈”和“小兔”合理安排好各自的学习和生活,共同学习新事物,寻找生活乐趣。
“小兔”平常生活中应少上网,更多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多做些家务或运动,转移自己注意力。
惩罚措施:如有违反,“小兔”之后的一周时间内不得接触电子产品;“兔妈妈”上交智能手机,留用仅有基本通讯功能的手机。
“兔妈妈”和“小兔”自愿履行上述协议,做出重要承诺!
承诺人
小兔: 兔妈妈:
2
替代式管理:
精心策划多彩居家生活
孩子之所以无节制使用手机主要在于手机网络上的内容五花八门,极具吸引力,让其难以抗拒。所以,家长只有规划出更精彩的学生居家生活,才能将孩子从手机的世界中“拉”出来。
居家不等于无计划、无所事事,家长应做好孩子居家生活的“内容官”,精心策划孩子居家的生活内容。
首先,对于居家安排,家长和孩子做好规划。比如制定每日作息表、户外运动、亲子劳动安排等等,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社交习惯,关心孩子的朋友圈,疫情期间可以通过线上组织家庭交流活动,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与同龄人交流互动。
其次,家长要主动参与孩子的生活。可以进行亲子运动打卡,组织家庭日联欢节日表演等活动,丰富居家生活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有的家庭在儿童节组织儿歌唱演比赛,祖孙三代齐上阵,唱响属于自己时代的童趣,既紧密了亲子关系,又能了解到不同的年代风貌。
总之,精心规划居家内容,用心设计家庭生活,既可以让孩子从手机世界里挣脱出来,走进更宽阔、更丰富的生活中去,也能让孩子成为一位有生活情趣的人。
3
引导式管理:
孩子参与手机管理施策
首先,家长要明确,手机不是“洪水猛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是我们社会和科技进步发展的表现。手机其实也让学习方式更自由,资源获得更便捷。
管理孩子使用手机不是一竿子打死,完全不让孩子接触、使用手机,这绝不是我们管理手机的终极目的。相反,家长应因势利导,引导孩子趋利避害地去使用手机,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孩子漫长的人生旅程会遇到各式各样的“诱惑”,帮他们避开,不如教会他们如何与“诱惑”和平共处。现实生活中,有的家庭对孩子的手机管理极严格,有些家长甚至不给孩子配备手机,这种管理方式短期固然有成效,但长久下来很多家长会发现,强压之下,有的孩子表面顺从,但是背后却绞尽脑汁地玩手机。
比如,某个孩子在家长没收其手机后,竟然把家长给的餐费省下来买手机,晚上趁家长睡着后偷偷拿出来玩。还有的孩子在家长的强压下暂时不使用电子产品,但是到大学后“报复式”地熬夜上网,荒废学业,更有甚者还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和心理问题。
所以,居家手机管理,与其“堵”,不如“通”,家长可以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空间,指导孩子参与到手机管理中,自主想办法解决手机使用的问题。其实,孩子有时候也有很多有意义的方法和见解,如果能调动孩子们自我思考,那么可能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也许会有家长说,孩子总是想得很好,做起来却不是那回事了。
其实,家长完全不用因为眼前的结果不如意就否定努力的过程。孩子们想办法的过程,其实是读懂自己想法的过程,也是强化正面思维和认识的过程。
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情绪的“小人”可不只有一个,“正面小人”和“负面小人”时常在斗争。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就是始终相信,并借助有效的引导和科学的方法。“正面情绪小人”一定可以胜利凯旋,而家长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当孩子们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还要耐住性子,静听花开。
校长派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来源丨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
编辑丨智库君
版权说明丨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