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几千亿制造“全球寡妇”!日本为啥救不了日元

更新时间:2022-10-26 12:35:34作者:智慧百科

砸几千亿制造“全球寡妇”!日本为啥救不了日元



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

前段时间,咱们的央行罕见地对外放了次狠话。

大概的意思,就是告诫大伙不要赌汇率单边升值或贬值,久赌必输。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这玩意不仅门槛不低、投入巨大,而且风险也十分夸张。

就拿国际外汇交易来说吧,人家的杠杆一般是五十倍起步、五百倍封顶。如果再考虑到保证金和夸张的市场波动,你赚钱的时候有多爽、亏钱的时候就能有多绝望。

更可怕的是,跟你对垒的不止有普通的金融机构,还有背景通天、手里握着天量外汇储备的各国央行。别说美元、人民币了,就算是日元这样的“落水狗”,也不会让国际炒家们轻松拿捏。

前两天,日本央行就出手了。

自从美国进入加息周期以来,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就一路狂跌。按常理来讲,美国加息你不跟就会吃亏,可日本央行却极其反常地坚持宽松,结果导致息差扩大、进一步加强了日元贬值的预期。

眼看着日元疲软,不少国际炒家纷纷开始跟风做空日元,想跟着美国一起薅点羊毛。可就在上周,狂泄不止的日元汇率却突然来了一波惊天逆转。

10月21日,日元兑美元一度最高触及1美元兑151.94日元;可等到了当天收盘时,日元兑美元短线却来了波拉升,最终报147.64,当日最大波幅近4%。

千万别小看这日内4%的波动幅度,如果把杠杆率计算在内的话,这最起码意味着千亿美元级别的亏损,足以洞穿无数交易员账户的底线。

虽然日本方面并不承认有过操作、也拒绝透露干预汇率的具体金额,但这样的含糊态度显然骗不了嗅觉灵敏的交易员:如果不是一下子砸了300亿美元进来,怎么可能有这样恐怖的效果?



正是因为这种“狠辣”的作风,很多圈内人甚至习惯称日本央行为“寡妇制造者”——假如一下子把上半辈子赚的钱都亏光、又欠了下半辈子都还不清的债,再坚强的男同志可能都得在绝望中走上天台。

随着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战败国日本开始承接不少来自美国的援助和产业,经济也迅速开始复苏。1955年,日本经济就已经恢复到战前水平,等到1960年,日本出口额更是高达40多亿美元。

加上当时日本又有意识地采取资本管制政策,致使日元对美元贬值,进一步促进了出口,在对美国贸易顺差激增的同时直接让日本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不得已之下,美国只能牵头搞了个广场协议,强行让日元对美元升值。

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日本的出口,打击了制造业,但也提升了日本资本的投资欲望。于是整个八十年代,踌躇满志的日本人一边在满世界收购优质资产,一边叫嚣着买下整个美国。

赚了钱之后总得花吧?于是日本国内的消费市场也迎来了空前的繁荣,紧接着无数热钱又流向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最终形成了巨大的资产泡沫。

眼看着泡沫越吹越大,日本央行出手了。

随着货币紧缩力度加大,日本的房地产和股市泡沫最终崩盘:日本实际住宅价格指数从1991年3月的巅峰迅速跌落;日经指数也从1989年12月的接近39000点腰斩,等到1992年6月只剩下15000多点。



按照当时的经济学界流行的思路,这么做当然没啥问题——只要市场风险能够彻底出清,经济就会在触底之后逐渐复苏,像什么投资啊、生育之类的问题就都不再是问题了。

可他们没想到的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了。

到了这个时候,你就算想不救市都不行了。一边是泡沫崩溃后的持续通缩,一边是虎视眈眈的新兴国家竞争对手,日本不得不开启了宽松进程率先进入了零利率时代。

等到2001年互联网泡沫爆发,日本央行被迫再次开启量化宽松,紧接着又开始探索双宽松,甚至以领先全球的姿态率先进入了负利率时代。

既然市场失去了自发恢复的能力,那就只能由政府直接出面花钱了。

至于钱从哪来,自然要靠日本央行“左手倒右手”——简单来说就是,央行直接下场购买日本政府债券,在成为日本财政的最大债权人的同时,为日本政府提供宽裕的融资渠道。

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日本的宏观杠杆率一直都比较夸张,甚至飙到过373%的恐怖水平。



老这么僵着也不行啊?于是不少日本有识之士都提出过自己的主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已故的安倍晋三提出来的“安倍经济学”,啥意思呢?

简单来说就是印钱、投资、汇率贬值三板斧。对内靠印钱、投资拉动经济和消费,对外靠贬值刺激出口和外贸,看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的。

可惜的是,这时候的日本已经进入了以低欲望著称的“平成时代”。

经济长期不景气、大伙就会习惯性地开始存钱避险,时间一长,就业不振、消费市场萎靡、结婚率暴跌、甚至连过性生活的欲望也没了。

假如你这时候出门跟人提奋斗,肯定会招来一顿白眼——那么大的泡沫说破就破了,那么拼命奋斗有啥意义呢?快别扯淡了,赶紧过来跟我一起躺平。

80后不想买房,90后不想买车,大多数年轻人不想生孩子;年轻人打破头也想挤进大城市,最后却真的被现实挤破了头,国内人口结构危机重重,国外竞争对手虎视眈眈。

好不容易争来了个东京奥运会,结果又被疫情给搅了局。不仅投进去的1.35万亿日元打了水漂,还被曝出了不少丑闻,比如暗箱操作、利益输送,最后甚至把一个主管会计逼到卧轨。



经济不景气、外贸不给力,奥运开不成、防疫搞不定,杠杆降不下、福岛不消停,偏偏这时候还被曝出了几十年来积累的各种造假丑闻,逼得雄心勃勃的安倍无奈下野。

一直等到2022年遇刺身亡,他都再没能找到机会扭转自己身后的评价。

当然了,这个阶段的日本还真不是一无是处。

最起码在很多工业前沿领域,日本企业的实力都不容小觑;更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科学界还在整整十八年的时间里,每年都能斩获一两个诺贝尔奖项,其底蕴之深厚确实值得赞叹。

但是在整体的人口和产业趋势面前,十几个精英能起到的作用还是十分有限的。

现在的日本,每34秒才有一个人出生,但每23秒就有一个人死亡,按照这个速度,2053年日本人口将跌破1亿,到2065年,日本人口将降至8808万。

没有人口基数,就没有足够的劳动力供给和庞大的工程师队伍。

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支柱产业的萎缩和日本制造口碑的崩塌,这不仅体现在了层出不穷的造假丑闻中,更体现在如今日本半导体、汽车行业的停滞不前中。



虽然大家一直对日本的福利政策和最低工资赞叹不已,但代价是宏观债务的一路狂飙。早在2019年,日本的国家债务总额已达1103.35万亿日元,政府债务占GDP比率达238%。

更糟糕的是,将来的形势也不乐观。

整个2020年,日本的粮食总产量是1092.3万吨,按人口换算下来的话就是173斤/每人每年,这样的自给率在全球通胀高企的大环境下,显然是十分被动的。

随着地缘政治冲突的恶化、美国加息的推进,资本市场将在追逐美元的同时追逐石油;而石油价格上涨与美元升值可能互相强化,进一步冲击那些负债率高且能源不能自给的国家——比如日本。

等到了那个时候,日本央行能拿来支撑汇率的子弹还有多少呢?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本文标签: 日本  美国  央行  日本政府  安倍晋三  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