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10-28 07:37:15作者:智慧百科
10月27日,华为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前三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458亿元(人民币,下同),主营业务利润率为6.1%。
对于各业务板块的经营情况,华为并未作进一步阐述。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整体经营结果符合预期,终端业务下行趋势持续放缓,ICT基础设施业务保持了稳定增长。华为将继续吸纳优秀人才,持续投资研发,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为客户、为社会创造价值。”
净利润率逐季攀升
回望华为2021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2021年前三季华为实现销售收入4558亿元,而今年前三季度华为销售收入达到4458亿元,同比仅下滑了100亿元。但相比去年高达10.2%的净利润率,今年利润率6.1%有较大下滑。
不过,如果对照华为今年的三次业绩报告来看,净利润率呈逐季攀升之势。
4月28日,华为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经营业绩,实现销售收入1310亿元,净利润率4.3%。
8月12日,华为发布半年报,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016亿元,净利润率5.0%。
10月27日,华为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前三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458亿元,主营业务利润率为6.1%。
刚任命两大核心高管
10月7日,华为身兼运营商业务部(运营商BG)、企业业务部(企业BG)总裁的监事会副主席丁耘突然离世,这两大核心业务部占华为总收入六成,谁来接掌这两大业务受到外界关注。
此后,华为公布了新的人事任命,由前西欧地区部总裁李鹏担任运营商BG总裁一职;由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担任企业BG总裁。
在最新的公开讲话中,汪涛表示,5.5G已经取得了关键进展,并倡议业界在标准、频谱、产业链、生态和应用五个方面共同做好准备。
汪涛26日在曼谷出席全球超宽带高峰论坛(UBBF 2022)时表示,5.5G在全产业的共同努力下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倡议产业界共同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加速迈向5.5G,携手共建美好的智能世界。智能世界正在加速到来,对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5.5G将带来十倍于当前的网络能力,实现万兆体验、千亿联接和内生智能,满足丰富多样的业务要求,是迈向智能世界的必由之路。
汪涛指出,经过两年产业界的共同探索和努力,5.5G已经取得了三大关键进展:首先,标准节奏明确,5.5G已经开启标准化的进程,持续丰富5.5G的技术内涵,已经从愿景走向共识;其次,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超大带宽和超大规模天线阵列已验证万兆能力;第三,物联全景清晰,5.5G所支持的NB-IoT、RedCap和Passive IoT三类物联技术跨步向前,已具备收编所有物联的能力。
汪涛表示:“通信产业的巨轮滚滚向前,5.5G已经进入新的阶段。面向未来,我们倡议产业界在标准、频谱、产业链、生态和应用五个方面共同做好准备,加速迈向5.5G,携手共建美好的智能世界!”
他还表示:“超宽带5.5G是迈向智能世界的必由之路,需要标准组织、政府监管机构、运营商、设备商等行业伙伴共同推进。今天我在这里呼吁,全球超宽带产业在技术、网络和生态上共同创新,协同发展,携手推进产业繁荣,加速迈向超宽带5.5G。”
华为手机“时刻准备回归”
10月27日,第三方市场机构Canalys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报告显示,三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达7000万台,相比二季度有所改善,但市场仍在低位徘徊,同比下跌11%。
其中,vivo出货1410万台,位居第一;OPPO(包括一加)出货达1210万台,上升至第二。由于新品发布不足,荣耀下滑至市场第三,出货1200万台;苹果以1130万台的出货量位居第四;小米出货900万台排名第五。
受限于芯片供应限制,华为已从榜单前五消失。不过Canalys分析师朱嘉弢表示,华为还在市场中,并且时刻准备回归。报告显示,华为在今年发布的仅支持4G的Mate 50系列,同样使其获得了增长。
2022年9月6日下午,华为高端旗舰Mate 50系列上新,首批备货400万台很快售罄,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华为常务董事、CEO余承东近日在出席参与华为AITO M7汽车业务宣传的一档活动中,在接受媒体参访时表示:“Mate 50系列的大卖让自己很开心,自己压力好了一点!在缺乏5G的情况下,还能把产品做好,让消费者认可,是难度很大的一件事情”。
此外,华为很快将发布手机新品。11月2日,华为将会正式召开新品发布会,发布华为Pocket S手机,华为Pocket S有5款不同的配色,分别是绿色、黄色、蓝色、粉色、紫色,颜值出众,现在已经上架预约。华为Pocket S搭载高通骁龙778G 4G,有不错外观的同时也有着很好的性能表现。华为Pocket S定位低于P50 Pocket,这意味着新品定价会低于P50 Pocket。
责编:叶舒筠
校对:姚远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