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10-28 08:30:34作者:智慧百科
资料图
财联社10月28日电,当地时间10月2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能源价格发出警告。马克龙表示,明年年初法国电力和天然气价格将上涨15%,法国政府正在采取措施,避免能源价格更大幅度地上涨。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政府正在寻找应对能源价格飙升、生活成本上涨和高通胀的办法。根据欧盟的数据统计,欧元区9月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9.9%,高于8月份的9.1%。
延伸阅读:
学者:欧洲错判了对俄制裁所产生的影响 如今左右为难
·题图
一个看上去宏大抽象的词,正在无声地改变着欧洲民众的日常琐事。
作者:冯群星 刘舒扬 牛瑞飞
“甜过了。”德国的缪女士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这是她常买的一款蛋糕,出品向来稳定。她很快反应过来:作为燃料、动力的能源价格上涨,导致面粉、鸡蛋的生产和运输成本增加,拉高了价格;店家要保持蛋糕重量与售价不变,只能多放价格相对低廉的糖。
能源危机,不只是变甜的蛋糕,还是久久没发货的壁炉、不再明亮的街道和一张张令人“崩溃”的账单——几乎关系到生活与生存的一切。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施压的后果经过层层传导,最终压在了欧洲普通民众身上。10月下旬,《环球人物》记者找到了身处其中的人们,听他们讲述正在和即将经历一个怎样的冬天。
德国,“温暖”的代价
缪女士所在的德国,今年年初还有约55%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属于欧盟最大的俄罗斯天然气进口国之一。
四五月间,她开始察觉到一些不对劲:关于天然气短缺、呼吁民众节约能源的消息,越来越密集地出现在新闻中。连她土生土长的德国丈夫都说,从未见过这种报道阵仗。
这时,距离德国总理朔尔茨等欧盟国家领导人拒绝俄罗斯提出的“购买俄天然气须用卢布结算”的要求,刚刚过去一个月。
缪女士一家住在德国西南部的布伦茨河畔金根,冬季最低气温可达到零下10摄氏度,以往都是靠天然气取暖。过冬替代方案,她首先想到的是烧木柴,方便、经济,最重要的是相对易得。
从今年春夏开始,缪女士寻觅了当地的多个木材交易工厂,每个售货员都告诉她,“没有货了”。
最终,缪女士以数倍于去年的价格,辗转买到5.3立方米的木柴。“就拿一立方米云杉的价格来说吧,去年年底是30欧元(1欧元约合7.25元人民币),今年四五月份是70欧元,过了一个月又涨到85欧元;现在,这个数字变成了100欧元。”
·缪女士家今年购买了4.3立方米云杉和1立方米山毛榉,这是其中一部分。
烧木柴需要加装壁炉。7月下旬,已经在德国生活了18年的缪女士订购了人生中第一个壁炉,不过至今没有到家——网站订单显示,4到6个月后才会发货。安装公司则告诉她,今年预约已满,估计最快明年2月可以上门。
到了8月,看到新闻里“命途多舛”的“北溪—1”“北溪—2”,缪女士只好又购入了热泵,一台由电力驱动的制热器,工作原理与空调相似。但等待安装的队伍同样排到了明年年初。那时,她家中的太阳能电池板估计已铺设完成。
这些2023年才能到来的温暖是明码标价的。缪女士给《环球人物》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壁炉包含安装在内,花费近5000欧元;热泵、太阳能电池板都是近两万欧元;再加上木柴,合计花了5万欧元。
“我和丈夫的工资水平在德国大概能排在前5%,但也觉得这是一笔很大的支出。”缪女士说。而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德国全职雇员的平均税前月收入为4100欧元,取暖的负担可想而知。
捷克,令人崩溃的“4倍账单”
德国的邻国法国是核电大国,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程度较轻。但今年国内大量核电机组停运检修,又赶上连续干旱少雨、水力发电量大幅减少,法国民众依然要应对上涨的电费。
“虽然电费涨幅不大,但商家和企业受到的影响还是很明显的,因为他们的耗电量非常大,每份合同都是以千度电为最小单位签约的。”住在巴黎的子皙女士就职于法国第二大能源公司,她告诉《环球人物》记者,目前法国每千度电的价格从去年同期的50欧元涨到了1200欧元,上涨23倍。她从新闻中得知,法国政府为了更好地管控电价,正准备把她所在的公司逐步国有化。
·今年10月6日,法国北部一处因燃油供应中断而暂时关闭的加油站。
与巴黎几乎同纬度的1300公里之外,捷克南摩拉维亚地区的自由职业者黎挪挪(化名)收到了一个令她几乎崩溃的提议。
捷克的天然气费用是预缴制,一次缴一年的费用,单价以缴费当天的气价为准,用量则根据上一年度估算,结算时多退少补。去年,黎挪挪以每立方米16捷克克朗(1捷克克朗约合0.30元人民币)的价格签订了租房合同,每月实际的天然气花费为2100捷克克朗。
今年7月底,房东阿姨找她商量续租的事,提出下一个租期每月要收取高达8000捷克克朗的天然气费用。这个数字几乎快与她11000捷克克朗的月房租持平。
房东涨价的理由似乎也很充分:她收到天然气公司的提醒,9月天然气的价格至少会上升至原来的4倍。
飙升的费用背后,是捷克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高度依赖。捷克总理菲亚拉10月13日表示,捷克97%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这是令人尴尬的现实,“我们会尽一切努力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但这一目标至少在今年冬天无法实现”。
“我能理解她。按照多退少补的规定,她要先垫付天然气费用。万一租客‘跑路’或拒付,损失都要由她来承担。”黎挪挪感慨道。
直到8月的最后两个星期,黎挪挪和房东的“拉锯战”还在进行着。她的签证月底就要过期,必须在此之前续签,否则就成了非法居留,而租房合同是必不可少的续签申请文件。
“那两周每天都睡不着觉,非常焦躁。”最后她和房东商量出一个折中方案:先签房租合同,天然气费用作为补充协议之后补上。
几乎同一时间,黎挪挪看到一条新闻: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称,将于莫斯科时间8月31日4时起停止通过“北溪—1”天然气管道供气3天。
她马上下单买了电热毯、电热被、电热地垫、电热手套、棉睡衣、棉拖鞋……“我问房东要不要一起买,她说已经从阁楼上翻出了电热油汀和热水袋,那些就够用。”黎挪挪说。
其他人就不一定这么“淡定”了。9月3日,数以万计的捷克民众聚集在首都布拉格市中心广场进行抗议,要求政府采取更多措施控制飙升的能源价格,同时高呼反对欧盟和北约的口号。9月28日、10月8日,捷克民众分别又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示威活动。
·今年9月28日,捷克布拉格爆发示威活动,民众抗议政府应对能源危机不力。
对黎挪挪来说,她最担心的,是天然气会不会断供、暖气会不会停——毕竟,捷克长达7个月的冬天还没有真正到来。
比利时,水管工遇到的问题变了样
比利时主要从挪威进口天然气,但在能源危机中也无法独善其身。这里最常见的取暖设备是燃气锅炉,也有一部分人使用燃油锅炉或烧木柴的壁炉。然而在今年的超市里,电热毯成为很多顾客的首选。已被冷落多年的热水袋也成为宠儿。
旺盛的需求被传导至全球市场,中国也不例外。
电热毯、电热油汀、热泵……检测质量确认合格、拿到符合欧洲准入国标准的各类证书,是它们流向贸易链条的第一步。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电子电气实验室安规技术经理叶汉翔对《环球人物》记者说,近一个月,这类面向欧洲的检测认证需求激增,同比有明显增长,其中又以电热毯之类的穿戴式取暖设备最为突出。“速度快”“马上改”,是客户们跟叶汉翔交流时的高频词。
今年10月14日,为保障出口供应需求,浙江绍兴的工人正在测试电热毯成品的安全性。
欧洲的朋友告诉他,穿戴式保暖设备更经济。“比起让一整个房间都暖和起来,让一个人暖和需要的能源和电费还是少很多的。”
电气费用齐涨,还使许多欧洲人将目光投向了物理保温设备。在比利时的一家商店内,往年几乎无人问津的封窗胶带成为抢手货。“很多顾客为了减少家里的温度流失,把窗子用胶带封住,所以胶带一上架就立马被抢空。我们已经向厂家下了很多订单,依然供不应求。”一位销售员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作为一名专门检修水管和暖气的水暖工,罗德里克对温度变化的感知最为敏锐。来《环球人物》记者家里修理故障水管时,他深有感触地说,能源价格特别是暖气价格的上涨,真的改变了很多比利时人的取暖习惯。
·今年10月19日,比利时的一栋大楼正在加装保温层,以减少能源消耗。牛瑞飞摄
“往年,只要夜间温度降到10摄氏度以下,大部分家庭就开始烧暖气了。但前段时间夜里都五六摄氏度了,开暖气的家庭还是很少。”罗德里克说,以前维修暖气时,客户基本都是问怎么让暖气更热,今年大家问他的是如何更节能地取暖:要让取暖效率更高,锅炉的水烧到65摄氏度还是70摄氏度?更换智能温控器,能不能减少能源使用?……
还有比“过冬”更严峻的挑战
“欧洲可能没有预计到俄乌冲突会持续这么长时间,同时也错判了对俄罗斯进行制裁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从而使自己陷入了今天这样左右为难的局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对《环球人物》记者分析说。
目前,无论是石油、天然气或是煤炭,俄罗斯均是欧洲的第一大能源进口国。今年5月,欧盟推出一个能源独立计划,目标直指“摆脱对俄能源依赖”和“快速推进能源转型”。该计划名为“REPowerEU”,意为“为欧盟重新供能”。
崔洪建说,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欧洲就提出过减少对俄能源依赖的类似构想,但实际进展较为缓慢。这一次能源危机,其实是将之前的矛盾再次暴露了出来。
“对欧洲而言,如果不考虑地缘政治的因素,仅从市场原则出发,俄罗斯能源的性价比是最高的。此外,不同国家对欧俄关系的判断也存在分歧,比如德国就主张通过加强合作来影响俄罗斯,‘北溪—2’是最典型的例子。”崔洪建说。
按照“为欧盟重新供能”的规划,欧盟希望在2030年之前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崔洪建分析,当前欧洲正在压力中不断调整应对策略,如果能挺过这个冬天,明年的能源困境也许会有所缓和。但他强调,所谓的“摆脱对俄依赖”,不只是停止进口俄罗斯能源这么简单,背后有一系列衍生问题。
“从目前形势看,能源问题对民生的影响相对可控,基本能通过政府补贴解决。但过去数十年中,欧洲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已深入到各个领域。在‘脱俄’过程中,欧洲制造业的能源成本势必会上升,竞争优势将被大大削弱,从而引发产业外流、就业机会减少、政府税收下降等一系列连锁反应。这对欧洲来说是比‘过冬’更加长期和严峻的挑战,也可能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去应对。”崔洪建说。
但是,如何度过今年这个漫长的冬天,则是欧洲民众眼下亟需应对的艰难挑战。
总监制: 吕 鸿
监 制: 张建魁
主 编: 许陈静
编 审: 苏 睿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