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一天4条大消息!央行、国资委、银保监会集体发声

更新时间:2023-01-14 07:14:31作者:智慧百科

楼市一天4条大消息!央行、国资委、银保监会集体发声


(图片来自Wind)

1月13日,一天时间,3条新闻,均与楼市有关,而且都是大消息。

过去一年楼市总体低迷,不过近期北京、上海等地楼市成交已出现部分修复迹象。

多家机构预计,在多重政策推动下,持续冰封的市场或将缓慢回暖。

// 央行:研究推出结构性工具,重点支持楼市 //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在1月13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长宣昌能、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金融市场司负责人马贱阳等相关负责人对目前市场关注的多个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介绍,最近人民银行在研究推出另外几项结构性工具,重点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包括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住房租赁贷款支持计划、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

今年进一步降息降准还有没有空间?

根据中国基金报报道,对于上述问题,央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当前,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和经济循环恢复,微观主体的信心将逐渐恢复,活力逐渐释放,我们将继续采取措施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一是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成本,降低微观主体的债务负担,增加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能力。

二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引导金融机构切实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向制造业、服务行业民营小微企业的倾斜支持力度,继续推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

三是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围绕教育、文化、体育等重点领域,加强对服务消费的综合金融支持。

四是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用好保交楼专项借款、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等政策工具,维护好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实施好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支持政策,推动房地产行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有观点认为应通过降低按揭贷款利率等手段稳定房地产市场,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做出回应。

邹澜介绍,根据人民银行掌握的数据,2022年12月份新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全国平均为4.26%,相比2021年12月下降1.37个百分点,也是2008年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

他指出,这一次新调整的政策主要是建立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在前期政策取得较好效果的基础上,按照“因城施策”原则,根据各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动态调整允许阶段性放宽新发放首套房贷利率下限的城市范围,形成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 国资委:密切关注地方融资平台风险 //

据第一财经报道,1月12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总结2022年国资国企工作,明确2023年重点任务。

会议提出了今年地方国资国企工作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包括推动提质增效稳增长、抓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大国企科技创新工作力度、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增强国有资产监管效能。

在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会议要求,密切关注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做好债务、房地产、金融、投资、安全环保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加快健全风险监测防控工作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财政部部长刘昆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规范管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是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内容。将进一步打破政府兜底预期,分类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推动形成政府和企业界限清晰、责任明确、风险可控的良性机制,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从目前情况看,房地产债务与地方城投平台隐性债务是我国存在系统性风险隐患的两大领域,当下房地产债务风险仍在风险释放阶段,且对地方政府、地方金融机构等存在一定的潜在冲击,房地产债务风险仍存和房地产业还未进入平稳发展阶段时,需避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出现风险,避免风险交叉传染进而防范系统性风险。因此政府加杠杆空间将一定程度上受到防范系统性风险限制。

李超认为,未来应通过逐步分离、减少地方政府的部分事权,让国企、央企通过市场化方式参与更多优质项目,是平稳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一个合适选择,准财政工具也自然成为替代财政工具发力的合适选择。

// 银保监会:努力促进金融与房地产正常循环 //

据证券时报报道,1月13日,银保监会以视频形式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会议要求,要推动银行保险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全力支持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做好对投资的融资保障,支持社会领域加快补短板。不断优化进出口贸易金融服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是努力促进金融与房地产正常循环。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落实“金融十六条”措施,“因城施策”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三是加快推动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积极稳妥推进城商行、农信社风险化解,稳步推进村镇银行改革重组。鼓励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

四是统筹推进保险公司回归本源和风险处置。坚决整治恶性竞争乱象,研究出台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和分类监管制度。

五是积极推动信托等非银机构聚焦主业转型发展。引导信托公司发展本源业务,持续拆解“类信贷”影子银行。加快推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

六是有效应对信用风险集中反弹。督促银行机构做实资产分类,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积极配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七是强化金融机构治理体系建设。

八是持续提升监管有效性。健全金融法治。完善全流程全链条审慎监管。提升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

九是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银行业保险业制度型开放。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水平。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

// 金融部门推出新方案,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状况 //

党媒新华社刊发报道称,当前,努力促进房地产与金融正常循环是金融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日前,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有关部门起草了《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行动方案》,拟重点推进21项工作任务,引导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回归安全区间,推动行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该方案按照稳当前也利长远的思路,通过短期针对性措施和中长期制度性安排,围绕“资产激活”“负债接续”“权益补充”“预期提升”四个方面,重点推进21项工作任务。

根据行动方案,下一步,金融管理部门将鼓励金融机构与优质房企自主协商,推动存量融资合理展期;加大信贷、债券等新增融资支持力度;研究银行向优质房企集团提供贷款,合理满足集团层面流动资金需求;支持境外债务依法偿付,提供外汇管理等政策支持。

要进一步降低优质房企财务杠杆、提升抗风险能力,需引导房企运用好股权融资。行动方案特别提出了“权益补充行动”,支持优质房企充实资本。一方面,支持股权融资,调整优化并购重组、再融资等5项房企股权融资措施;另一方面,发展公司制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培育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主体,加快住房租赁市场建设。

报道称,近年来,我国加快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管理长效机制,先后推出重点房企“三线四档”规则试点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等制度。行动方案明确,合理延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过渡期,同时完善针对30家试点房企的“三线四档”规则,在保持规则整体框架不变的基础上,完善部分参数设置。

该报道援引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随着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的落地实施,优质房企现金流得到更强保障,保交楼稳步推进,风险将趋于收敛。经过风险出清,行业将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 北京、上海楼市1月出现修复迹象 //

上海中原地产数据显示,上周(1月2日-1月8日)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35.21万平方米,环比增加38.38%。分析人士指出,因个别区域成交回暖,从而带动全市成交走高。

根据中指院数据,受疫情影响,12月北京楼市延续调整态势。二手房市场量价齐跌,价格环比下跌0.08%,成交量环比下降近20%;新房价格止涨转跌,跌幅0.04%,成交规模小幅增长7%。随着北京逐渐渡过新冠感染高峰,市场也随之出现一定的修复迹象,进入1月,新房及二手房成交量有所回升。

业内认为,部分城市成交回升,可能由于此前疫情造成的压抑需求,在管控转向后在短期内集中释放,相关数据也可能存在累积效应。

多家券商报告指出,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处于周期底部。长远来看,市场仍有上升空间。

此前,即使一年来放松政策不断,2022年前11个月,中国住宅销售额仍同比下降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