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之星 | 赵德喜:凭兴趣在日本创业进入没有竞争的蓝海,还挽救了当地中小型制造企业

更新时间:2023-01-13 00:06:42作者:智慧百科

华人之星 | 赵德喜:凭兴趣在日本创业进入没有竞争的蓝海,还挽救了当地中小型制造企业

如果有这样一家企业,创业6年却从来没有也不需要主动打一次招揽业务的电话,却能以每年百分之几十的增速发展,忙的时候甚至还需要其他企业协助,你一定想象这绝对只能是某个垄断国企或特定行业。而这里说的,却是在日本汽车工业发达的爱知县,由一位华人企业家凭着个人兴趣和专长创立的企业,他所进入的领域,犹如一片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蓝海,而他的努力和付出,又挽救了日本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使其得以延续经营。


他就是赵德喜,日本“株式会社三荣制作所”社长;他的企业,主业是为制造企业提供定制的自动化生产线,客户当中包括了一系列日本知名大公司,其中也包括日本汽车品牌的直接配套生产企业。

那么,他是如何在日本开始创业,又是如何选定方向进入没有对手的蓝海、成为日本中小制造企业的救星的呢?为此,日本“东瀛新视野”特派记者近日专访了赵德喜社长。


“本领不是别人教的,是你自己学来的”

赵德喜,中国黑龙江省海伦市人。由于祖母是日本遗孤,1995年,年轻14岁、正在上初中二年级的赵德喜随父母和小他一岁多的弟弟移居到了日本爱知县丰田市。由于中日学制不同,等到第二年春天,他才进入到当地的初中学校读初三,毕业后又开始了高中生活。

丰田市是日本著名汽车品牌丰田的总部所在地,也是日本的汽车城,因此除了普通高中,当地还开设有丰田工业高中。从小喜欢机械,能够把“变形金刚”玩具拆卸完又复原的赵德喜没有更多考虑,就选择了入读丰田工业高中机械科。他那时就觉得,将来要想在社会立足,必须有一技之长才行,而丰田工业高中与中国职业高中类似,毕业后既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继续考大学。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弟弟也选择了同一所高中。

经过初中最后一年与日本同龄人的相处、交流,原本一句日语不会、只能通过写汉字交流的赵德喜在进入高中后,日语突飞猛进,也完全适应了新环境;而原本就喜欢复杂内部构造和结构的他,就读于机械科更是如鱼得水。除了文化课,丰田工业高中要求学生掌握机械加工的所有基本技能,因此从高一开始,赵德喜就学习了如何加工机床、操作电焊,也开始学习制图等基本技能,并且能够制作出简单的零配件。

2000年,在完成了四年制的工业高中学习后,赵德喜如期毕业。由于当时的日本正处于就业“冰河期”,大学毕业也不一定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赵德喜就觉得自己既然选定的这个专业,不如直接到公司里磨炼三年,可能比几年大学毕业后再找工作更有优势。随后,赵德喜找到了一份电工的工作。小他一岁的弟弟,毕业后则直接去了丰田汽车就职。虽然弟弟也建议他选择到大公司,但赵德喜却完全没有兴趣,认为在大企业并不一定有机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更可能像螺丝钉一样被分配到固定岗位上。赵德喜去的是一家只有二、三十人的企业,但本身就喜欢学习新事物的他对复杂的电工工作却非常喜欢。在随后的时间里,他既做过家庭装修的布线,也做过大型建筑、工地的电力安装,其中有整整一年,他还在当时正在修建的日本中部国际机场负责安装各种各样的线路。到了三年后2003年,再复杂的线路安装对他来说都不难了,而且他突然觉得整天在师傅带领下跟房子和工地打交道,虽然也有意思,但这么干一辈子也没有前途,就想换一个行业。于是,他便选择了辞职,一边打零工,一边等待机会。

谈及这三年的工作经历和两年后再换到一家制作所之初的经历,赵德喜说,在学校里学习的只是基础,进到公司后,面临的是更复杂的机械和组装,尽管有前辈指导,但日本的师傅有一句话,叫“本领不是别人教的,是你自己学来的”;师傅不会手把手地教你,而是由你自己去操作,你有不明白的随时可以去问,他们也会认真地指导你。


从公司新人做到厂长后,他决定辞职创业实现年轻时的梦想

2005年,在断断续续打了两年零工后,赵德喜进入到了一家制作所。由于与自己的志趣、爱好和专长相符,他在这里前后工作了12年之久,从最初的新人一直做到厂长,直到2017年辞职创业。

在这里,赵德喜跟所有初入日本企业职场的新人一样从头做起:前7年,他从事的都是普通工作,其中第一年是以新人身份,跟着前辈师傅组装简单的机械;第二年,他一个人就可以组装一台新的机械;第三年,他又参与了中型生产线的组装和调试;第四、第五年,各种机械都被他弄得明明白白,并且开始学习设计和现场管理。等到第七年,由于原来的领导病退,年仅30岁、已经可以独当一面的赵德喜被提升为工厂厂长,成为了公司四大部门之一,即除了营业、设计、资材以外的工厂负责人。

赵德喜进入的这家制作所是一家生产汽车零配件的企业,为汽车发动机配件生产企业研发、生产、组装和调试生产线,规模也不大,只有三、四十人。在这里,虽然客户需求的品种、范围特别广,但基本上都是根据客户特别是生产企业的要求定制,往往只需要一台、两台,很少有量产,更没有一模一样的,因此对技术和安装经验的要求都特别高。几年下来,让赵德喜对这个领域愈发熟悉和了解。

而在担任厂长的这5年里,赵德喜不仅要负责具体的某个项目,而且要负责整个工厂二、三十个人员的工作调配以及各方面的进度管理,甚至在忙碌的时候,还需要从别的公司请来外助人员,车间里最多的时候共有四、五十人之多。

本来,当上厂长、进入管理层的赵德喜,可以说工作稳定、收入可观,也有了一定的地位,但5年后,他还是于2017年1月选择了辞职。谈及理由,赵德喜说,这一定程度上,也跟自己对日本人性格和企业经营缺乏灵活性之间的矛盾认识有关。他说,虽然喜欢机械,但在自己所工作的制作所,一台机械或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却不是由某一个人完成的。“具体来说,完成一台机械需要先从营业接订单开始,并且每个步骤都要做到完美才能有好的结果。我所在的工厂是公司的最后一个环节,虽然所有的部门都非常努力,但如果前面有不完善的地方,最后都会反映在我所在部门的组装环节。因此,前面部门的所有遗留问题,都需要我们解决,但指挥他们的只有社长,我只能在公司来回奔走。这一点,确实是日本企业灵活度不够的表现。”他说,日本人其实都有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的一面,但在公司经营中,这就很容易变成一种“不关我事”的心理,导致各个部门缺少沟通,把麻烦拖到最后,毕竟都要有人去解决。“我做得再好,也要解决别的部门留下的麻烦。”


图说:赵德喜(左)与本文作者合影

虽然制作所的社长一再挽留,并且表示将来要让他接班,但当时35岁的赵德喜就像学会武功想要下山自立的武僧一样,觉得自己年轻时就应该拼一下。他说:“我觉得自己虽然担任了厂长,但却从来没有跟外面的公司打过交道,便下定了决心:辞职,自己从头到尾把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再干一遍!”


从“个体户”起步,到拥有四个工厂并收购两家日本企业及其业务

2017年2月,在辞职一个月后,赵德喜就注册了“个人事业主”名义的“三喜技研”,以类似“个体户”的形式开始了最初的创业,帮别的制作所组装、调试机械。由于既能熟练地组装调试,又擅长现场管理,加上之前打下的人脉基础,虽然一开始从事的还是最底层的工作,但有技术、有本领,走到哪里都能把机械弄起来的他,一下子就在圈内闯出了名气,不断有了更多回头客。第一年,他还是这个月在这个制作所做事,下个月到另外一个客户那里帮忙,按小时收取费用;第二年,就有企业因为信任他,而且真的缺少技术人才,就想让他常驻、一直留下来帮忙。不过,本来就选择辞职创业的赵德喜没有答应。2018年,在承接的业务变多以后,他在爱知县知多郡东浦町租下了第一个仅有90平方米的工厂厂房,并且招了一个徒弟。那时起,他不仅只是负责组装小型机械,还能够根据企业提供的设计图纸生产零配件;2019年,在承接更多业务、有了稳定的客户之后,赵德喜于当年7月份又租下了第二个面积为180平方米的工厂厂房,并在这一年8月正式注册成立了企业法人“三荣制作所”。此后,他又相继于2020年在爱知县知多郡五丰町租下了近300平方米的工厂厂房,业务进一步扩大,并开始组装大型自动化生产机械设备;2021年12月,他又在爱知县大府市租下了更大的第四个工厂并作为企业总部,除了拥有办公室、设计室,还能够同时承接好几条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三荣制作所”的营业额,也以成倍或百分之几十的年增速不断增长。

在这期间,赵德喜还在承租第二个厂房时,意外并且幸运地收购了原本拥有这个工厂的企业。原来,那家工厂是一家从事电焊部品制作的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其客户却是一家日本知名的大公司,并为这家大公司焊接和生产油罐;这家企业的社长当时已经80岁,由于与那家日本大公司的社长是有着五、六十年交情的朋友,几十年来一直揽下了那家日本大公司的业务;但由于年龄关系,他的五个儿子也没有一个愿意继承企业,加上各种原因也没有其他人接手,因此正准备关闭工厂、引退江湖。赵德喜在跟这位社长聊天后,立即决定:不仅要租下厂房,还要收购这个焊接制品工厂。因为赵德喜看到,虽然这家焊接制品企业的业务并不大、利润也不高,但客户却是日本的大公司,对“三荣制作所”的发展前景相当有利。经过协商并达成共识,赵德喜租下了厂房,贷款买下了所有设备,并在原来的企业注销后留下了剩余的工作人员,也顺手接下了相关的技术以及跟那家日本大公司的业务。为了让赵德喜顺利接手业务,那位80岁的老社长还亲自带着赵德喜专门拜访了原来的大公司客户,并且跟对方说,以后业务就交给赵德喜社长了,你们放心。赵德喜说,在日本经营企业就是这样,也讲究人情,更看你是否能够得到信任,一旦有了信任关系,业务基本上不会丢,哪怕别的公司出再低的价格也不会把你甩开。

除了收购这家企业,赵德喜还于2022年8月承接了日本知名车企的一家直接配套企业的部分业务。原来,这家知名车企直接配套企业的其中一部分业务,是生产汽车配件里相当重要的折弯管,此前的自动生产线是由另外一家制作所负责生产、安装和调试。然而同样面临的情况是,这家制作所由于订单太多,但社员却基本上都超过了60岁,社长本人也已经55岁,无法消化如此大量的订单;而如果不能顺利交付,又会直接影响到该车企新车型的上市。那家知名车企的直接配套企业技术负责人因为早就熟悉并欣赏赵德喜的能力,就主动协调、帮助赵德喜接手了一部分订单,“三荣制作所”也由此将这家知名车企的直接配套企业纳入为自己的客户。在跟那位55岁社长的沟通过程时,赵德喜明白,站在对方的角度,毕竟我属于他的竞争对手,而他要把几十年的技术拱手相让,肯定是有想法的。赵德喜于是坦率地告诉对方:我只是帮你完成业务,你还是我的师傅,让我们一起把事业延续下去。这样一说,那个社长顿时明白和理解了,并且无条件地把所有的技术都传授给了赵德喜。


进入蓝海的同时又能挽救日本小型制造企业,成了他做百年企业的最好理由

谈到自己从2017年以“个人事业主”创业到现在的经历和成就时,赵德喜表示,有些大型机械设备例如大型的电焊加工制品,由于牵扯到运费,是无法拿到日本以外比如中国去生产的,只有落地在日本本土才能减少运费负担。“而由于利润原因,又比较辛苦,现在的日本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这一行,除非像我这样喜欢机械和技术,真正把爱好当成了本职工作和创业方向的”。事实上,这6年来,赵德喜从来没有打过一次主动招揽业务的营业电话,因为他根本忙不过来。甚至在最忙碌的时候,还需要请其他企业的外驻人员一起帮助。赵德喜说,2018年自己还没有注册企业法人的时候,那些公司让我去帮忙并希望我常驻,原因还不是因为忙不过来,而是他们真的严重缺少技术人才,是应该有的人却没有。

就此,赵德喜也谈到了日本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极度缺少年轻人才。他说,在日本,中小型企业几乎占到了日本企业数量的80%。虽然规模不大,但生产的往往都是大企业不可或缺的配套产品,因此也是日本经济生活中重要部分。他们当中很多都是给大企业配套的,别看它生产的产品好像并不起眼,但如果没有它,可能汽车、新干线就跑不起来。“碰上这样的情况,如果没有年轻一代来接手,那些年纪已经七十、八十岁的社长就只能把自己辛苦打下的基业拱手相让,或者考虑更换成自动化生产线来延续生产;也有少部分因为跟大公司的业务太紧密,只能由这些大公司投入资金和人员来接手。他甚至表示,随着日本的老龄化、少子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日本中小型制造企业急需更换自动化生产设备的事情可以说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因为真的没有人,现在已经很少看到来自中国的研修生,越南的研修生随着本国经济的发展,也慢慢会不愿意再来。“他们需要我提供设备,因此这几乎是一片没有竞争的蓝海。”

也正是这样的背景,给了赵德喜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信心。他表示,下一步还将到工业基础发达的日本大阪一带收购企业。他说,无论是收购这些中小型企业,还是帮忙这些企业提供定制的自动化生产线设备,都是在延续这些企业的经营和生命,不然,很多日本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技术就会失传,企业就不得不关闭。“我看中的,也不是短期的利润,而是在日本长期立足和发展,做百年企业。”

目前,“三荣制作所”的工作人员已经达到了10名,既有日本人,也有毕业后留在日本就业的中国留学生。未来,赵德喜还打算招聘至少100名愿意留在日本一起发展的留学生,在这个尚无强大竞争对手又有着广阔市场前景的行业共同打拼。并且,他希望他们都是将才,通过长期的锻炼能后够独当一面。“在这个行业,技术和经验比单纯的知识和智慧更重要,只有有了经验,你才知道客户和市场的需求是什么,才能知道下一步、下一个时代的市场需求是什么。”

干杯,为了更长远更广阔的事业!

赵德喜同时也表示,也希望跟中国国内的企业加强合作,在原来单纯采购零部件的基础上,将来继续在日本承接更多订单,并且直接在中国国内生产、安装、调试好整套自动化生产线设备,变成成品后再运来日本,以满足日本中小型制造企业的需求。

相信凭着个人兴趣爱好和专长在日本创业,进入到蓝海领域,同时又堪称为日本中小型企业救星的赵德喜,必将取得更长远的发展。

蒙令华/文

本文标签: 赵德喜  日本  蓝海  制作所  社长  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