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12-22 08:21:09作者:智慧百科
斑马消费 徐霁
特殊时期,你的药品、你的抗原,甚至是你的生活物资,都依赖外卖小哥、快递小哥来运输。
因为工作性质,他们也是最容易被感染的人群。部分城市的快递业,已经开始因减员而影响运行了。
于是,顺丰、京东、菜鸟等快递公司紧急抽调人手,进京支援。截止12月15日,京东物流在北京投入的外地支援人员达到2000人;王卫亲赴北京一线,表示也将抽调2000人;平时在一线没太大存在感的菜鸟物流,已经调配四批一线人员赴京。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这样做的一直是顺丰、京东和菜鸟,而不是中通、韵达等业务量更大的通达系快递公司?
这就体现了直营快递与加盟制快递公司的本质区别。直营快递公司有能力、有资源做这种战略部署,加盟制快递公司各个区域和基层站点各自为战,无法实现此种规模的动员。
京东物流的员工,都是刘强东的“兄弟”,有五险一金的那种。顺丰快递,虽然基层快递员大多来自劳务派遣,但好歹站点是顺丰自己的,每个站点的几个负责人,也是公司直聘的员工。
通达系快递公司,大多采用加盟制。快递公司基本只掌控转运中心和运输线路,也就是骨架和血脉;涉及到收派两头的区域、站点和快递员,也就是人体的手和脚,都是由加盟商把持。
四通一达的业务模式并不完全相同,甚至同一公司不同时段的合并范围都不一样。韵达股份(002120.SZ)这几年陆续进行一些并购重组,就是在不断加强总公司的控制力。
所以,这几年快递行业的兼并大潮中,京东物流合并了德邦股份,极兔速递收购了百世快递,都是直营或加盟两大战线内的各自抱团。
收购完成后,极兔的第一要务是并网,融合过程中甚至引发争议;刘强东首先想到的就是“逐步为十几万德邦的兄弟们缴齐五险一金”,聚拢人心。
平稳时期,两种类型的快递公司,差别已经比较明显。比如说,大家争议了很多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仍然有送货到家业务的,基本只剩下顺丰和京东。其他快递公司,几乎无一例外给你放到快递柜或菜鸟驿站。
关键时期,这两种类型的差异,大到可以决定公司业务能否正常运转。
今年11月以来,电商购物发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龟速”,有很多“双11”之后买的东西,到月底都无法收货,部分消费者最终选择取消订单。
快递行业转运效率下降,直接体现在了当月的业绩表现上。12月20日,A股四家快递公司披露了11月经营简报,圆通速递(600233.SH)、韵达股份业务量分别为16.28亿票、14.80亿票,同比同比下降6.74%、21.40%;而申通快递和顺丰控股,业务量分别为12.08亿票、10.57亿票,分别同比增长2.15%、2.92%。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阿里巴巴成为申通快递(002468.SZ)第一大股东后,为公司注入了菜鸟裹裹业务,深陷危机的申通立马支棱起来。如果不是因为这项业务,申通原业务大概率跟随圆通和韵达的步伐。
12月之后,这种行业内的割裂恐怕会更加严重。因为通达系传统业务的运转效率大幅下降,而顺丰、京东物流(02618.HK)、菜鸟等公司,正在通过直营的控制力优势来尽力实现正常运营。
其实,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2020年初疫情刚爆发,通达系快递公司几近停摆,是顺丰、京东和邮政撑起了基础的物资配送。
2020年前两个月,顺丰控股在传统淡季干出了惊人的业务增长,业务量、快递业务收入大幅增长,一枝独秀。同期,韵达、圆通、申通们,各项指标全部处在下降之中;下滑最严重的申通快递,2月份业务收入直接腰斩。
之后,顺丰自2019年中期发动的价格战愈演愈烈,通达系快递公司们为了追回丢失的几个月,全面参战。整个行业被价格战裹挟,缓步走向最焦灼的2021年。
历史何其相似,如今,快递行业又走到了类似的节点:
顺丰控股携价格战步步紧逼。2019年之后的那一轮价格战,顺丰单票收入连续29个月同比下降,直接从23元以上干到16元以内。偃旗息鼓几个月后,从2022年9月开始,公司速运业务的单票收入再度开启下滑趋势,3个月的大幅降低后,如今其平均单票收入已不足15元。
双11本来是通达系快递公司的旺季,但这些公司的运转因故迟滞后,顺丰、京东物流、菜鸟等竞争对手,以自营优势,正在大力抢占为数不多的增量空间。
只是不知道,面对内忧与外患,这一次,通达系会不会给出不一样的应对之策。
早在2017年,刘强东便做出预言:未来国内物流行业可能只有两家快递公司能活下来,一家是京东,另一家是顺丰。他做出这一判断的一个基本逻辑便在于,快递公司直营或加盟的战略选择。
在不远的未来里,快递只是商品交易的引流工具,而并不能成为商业模式的核心。京东和菜鸟背后,分别是京东和阿里巴巴的电商业务,顺丰控股(002352.SZ)用速运业务引流、培育供应链业务,成效已经相当突出。
传统通达系快递公司,这种初级的、人力资源密集型的、纯工具的快递业务,黄昏其实早已降临。无论中通业务量如何庞大、圆通的基础设施多么完备、韵达多么会以价换量,恐怕也难以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