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10月境外融资颗粒无收,主动退出境外评级成常态

更新时间:2022-11-09 21:08:35作者:智慧百科

房企10月境外融资颗粒无收,主动退出境外评级成常态

(文/张志峰 编辑/马媛媛)11月8日,标普发布报告称,应碧桂园要求,撤销其发行人信用评级。

对此,碧桂园方面表示,公司当前基本面没有发生重大变化,销售指标稳中向好,而且得益于金融机构对公司的支持及认可,公司于9月在境内资本市场完成了再融资,成本为全市场最低。

本次评级撤销不会触发公司存量债务的加速清偿条款,不会对公司的偿债能力及融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而碧桂园之所以主动断开与标普的联系,即是在11月8日当天,其认为市面上并无不利消息影响的前提下,标普全球评级将其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从“BB”下调至“B+”。

要知道,随着近年来楼市遇冷,曾经为了拉高杠杆广发美元债的一众民营房企,如今正深受境外评级之苦。

有资深投行人士向观察者网指出,国内融资渠道受限,与之相关各方都会闻风而动,很容易形成挤兑,最终导致房企流动性危机爆发。而境外评级机构提前一步降低评级,往往是这场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去年下半年开始,评级机构们大规模下调房企评级,下调受评房企评级或展望达250余次,这其中包括已出险房企,也包括经营面尚稳定的优质房企。在市场信心开始恢复之际,评级机构今年10月又开启了新一轮的评级下调,包括碧桂园、雅居乐、中骏等规模房企均在下调名单之列。对尚未违约的房企来说,评级的下调可能会触发债务的提前偿还条款。另一方面,评级被下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会传导至销售市场,影响销售业绩。

就在10月31日,另一大境外机构惠誉刚刚下调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的长期外币和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高级无担保评级和未偿债券评级从“BB+”下调至“BB-”,展望“负面”。评级已从负面评级观察名单中剔除。这一动作反映在股市,直接导致碧桂园当日股价大跌9.82%。

因此,有不少民营房企选择主动申请撤销境外评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阳光城、佳兆业、新城控股等在内的约70家房企向三大评级机构提出申请撤销评级。

上述人士分析称,这样做的好处是,企业在股债两市不需要再看这些境外评级机构“脸色”,坏处也十分明显,即其海外融资的僵局更难破解。

根据克而瑞最新披露的数据,2022年10月100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量为424亿元,环比减少37.1%,同比减少12.9%。房企融资量环比大幅减少至近年的较低水平,房企融资难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从融资结构来看,本月房企境内债权融资382.55亿元,环比减少24.1%,同比增加28%;境外债权融资为0,近年来首次出现单月没有房企进行境外债权融资的情况;资产证券化融资为41.48亿元,环比减少33.3%,同比减少43.7%。

这样的情况下,境外评级机构的评级对房企来说已经没有意义。若评级被下调,反而会对房企造成冲击。

值得一提的是,连日来关于房地产行业境内融资端的利好消息不断,为持续低迷的资本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

特别是11月8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官网发布消息称,为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在人民银行的支持和指导下,将继续推进并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支持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预计可支持约2500亿元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后续可视情况进一步扩容。

受此消息影响,A股与港股地产板块应声上涨,H股旭辉控股上涨28.57%,碧桂园、龙光集团、新城发展、中梁控股等多股涨超10%;A股阳光城、金科股份、新城控股、中南建设4股涨停。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标签: 融资  碧桂园  新城控股  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