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报名人数破250万 全班31位同学超一半在准备考公

更新时间:2022-11-21 10:31:34作者:智慧百科

国考报名人数破250万 全班31位同学超一半在准备考公

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高校毕业生预计人数:1158万人,再创历史最高,比上一年净增82万人。

日前,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发布,共计招生3.71万人,其中67.4%的职位专门招录应届毕业生,针对应届毕业生的招录占比为近年来最高。

这显然对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有利。然而,面对上千万的高校毕业生,招收几万的国考,即便倾斜,也如杯水车薪。

另有一个数据值得关注,随着2023年度国考和省考的网上报名与资格审查工作结束,报考热度持续高涨:据国家公务员局官网11月5日发布的消息,2023年国考总报名人数首次突破250万人,相比2022年增加了50万人。

公务员考试趋热,作为置身其中的考生,今年决心考公的大学生们是怎么想的?对于高校毕业生纷纷选择考公,高校就业指导老师们,以及公务员辅考机构负责人,又有何建议可分享?

考公务员,源于自己的一点情怀

金多多(化名) 浙大公管学院2021级硕士生

如果想找一个收入、社会地位、工作强度相对都不错的工作,我首先想到了公务员。同时,选择考公也源于自己的一点情怀,读到研究生,我从小受到良好教育,不就是为了能报效祖国么,虽然只是一颗螺丝钉,但也有一点小小的理想主义,希望真正为老百姓做点事。

考公同时,我也有其他准备,在秋招季投了几家国企,不过最期盼的还是考上公务员。备考中,我每天基本就是早上做真题,下午练行测,晚上看申论的课。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心态调整最重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要不断告诉自己“我一定能行”。

我在浙江省考报了杭州某区委组织部,报录比大概200:1。我的专业能报考的岗位只有三四个,街道办、区、省这三级都有,省里的岗位太难考了不敢报,我就报了区级的试试。

“宇宙的尽头是考公?”这话听到过,但我认为,考公并不是所有人的最优解。前段时间,校内论坛有位学长分享了他考上异地选调,试用期生活落差较大,选择取消录用回家乡。有一句热评我印象很深:成功的方式只有一种,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这一生。

我觉得,每个人的小宇宙会有不同的尽头,不能说怎样是好、怎样是坏,最终还要看个人努力和自身感受。

考不上是常态,平常心是法宝

张家琪 浙江工商大学2020级旅游管理研究生

我们班31位同学中,有超过一半在准备公务员考试。受到疫情影响,旅游专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对我而言,一方面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相对比较稳定,另一方面是以往在企业的几段实习经历让我感到压力很大,综合考虑之下,我报考了杭州的国考岗位。

其实,早在今年四月份,我就开始准备考公,但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只有1-3小时,中间断断续续有很多天没有学,直到十一月才开始认真准备,每天平均学习9小时。

备考过程中,我没有“崩溃”过,虽然知道考公竞争非常激烈,考上了是运气好,考不上是常态,着急没有用,平常心是我制胜的“法宝”。

今年,2021届、2022届未就业毕业生,也可以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报考。我认为,国家公务员招录政策向应届生倾斜,让我们高校毕业生在选取岗位方面有一定优势。

 考公助考

  这里有实战攻略请收

作为一名公务员辅考机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张方辉向考生们分享了一些实战攻略:

浙江申论考试的主题从总体上看,依然体现了“求真务实、讲究实效”的浙江精神。近三年来,省考申论的话题分别是“举国体制”、“制造业腾飞”和“互联互通”。话题方向上有两大明显趋势:一是如何促进经济发展或者经济发展相关因素;二是政府当年的重点工作和重要任务。

因此,建议参加考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准备:一是多读读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了解当下政府的主要工作,特别是在经济方面的重要改革和重大决定;二是多读些本土的评论文章。加深对社会事务、政府政策的认识和理解,知道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政策;三是多做题,做真题。感受出题的方式和思维,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

随着考公热度增加,以前可能只需备考三个月,现在备考半年、一年的人数不胜数。建筑工程类、公共管理、法学类、农学类、生化环材等专业学生考公都很多。

张方辉说,他个人非常支持名校生考公,这些有过硬专业知识的年轻人敢想敢拼,想法思路比较活,值得被寄予期待。

  二战、三战考公

  警惕变相居家啃老

近年来,各地兴起了付费自习室,一些高校毕业生,毕业后不选择就业,而是选择多次备考公务员。

多名高校资深就业指导老师告诉记者,“毕业却不就业”的群体中,大家要警惕,现在一些年轻人,以所谓的“慢就业”、“缓就业”,甚至“不就业”等各种理由,变相居家啃老。

在网上,不少家长撰文抱怨,家里已经大学毕业2年及以上的孩子,口头上说备考公务员,但常年呆在家里不愿出门,晨昏颠倒,疯狂玩游戏,失去了年轻人的拼劲,更不要说自立自强。

老师们建议,对于职业规划,家长和毕业生们要有更清醒的认识:四年前,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仅有790万人,研究生85万人,而今年毕业生达到了1076万人。大学招生人数每年节节攀升,这是高等教育普及化必然的结果。在几乎人人都是大学毕业生的时代,人人都有一个如意的工作,可能吗?事业与成就是奋斗出来的,不是挑出来,更不是等出来的,毕业2年后还不就业,要想想到底是不愿将就,还是眼高手低、畏惧吃苦。记者 王湛 陈素萍 郑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