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船壳”到万吨巨舰!辽宁号的浴火重生,开启中国航母发展之路

更新时间:2022-06-17 13:20:28作者:未知

从“船壳”到万吨巨舰!辽宁号的浴火重生,开启中国航母发展之路

【军武次位面】作者:leon

众所周知,作为辽宁号航母的前身,在苏联解体前夕完成的“瓦良格”号虽说已经完工了大半,但是,由于当时局势的影响,导致“瓦良格”号航母到达我们国家大连造船厂的时候,该航母内的舰载设备几乎都被“搬运”干净了,甚至里面还堆放了很多垃圾,到达我国的时候,“瓦良格”号其实仅仅只剩下了一个空荡荡的船壳。

而从那时“瓦良格”号归国的状态也不容乐观,从表面来看,我们只是得到了一堆被焊接好的钢材,等于说就得到了一个“船壳”,对于我们而言,这似乎就是一个“亏本”的买卖。然而,对于我国来说,我们获得的这个“船壳”对于我们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它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直接大幅度加速了我国航母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无论是在后来承担一部分我国“航母教学”任务的辽宁舰,还是其前身“瓦良格”号航母,都对我们航母发展起到了非常显著的加速作用

毕竟对于航母整体而言,构成其主力的基础就是搭建航母主体结构的支撑钢材,如果我们连这个都无法攻破,那么我们后续建造航母的计划肯定是没办法落到实处的,而对于航母钢材而言,它又和很多船用钢材不一样,首先,相对于其他军舰的使用钢材,航母的钢材一般需要更高的强度与韧性。

毕竟在一艘航母的服役期间,它除了会受到海上波浪冲击外,它整个结构还是会经常受到舰载机的直接撞击带来的应力冲击,毕竟现在的舰载机都是动辄几十吨重的重量,而且考虑到在降落过程中阻拦索拦截失败的因素,在舰载机着舰的时候舰载机还会加速,这就除其本身重力冲击外,还额外带来了加速力的冲击。


▲舰载机降落时对航母产生的冲击理论上属于刚性冲击的范畴,这就对航母整体结构产生了比较高的设计要求,不过有了“瓦良格”号的船体作为借鉴,我们可以不用做前端探索工作便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成熟的船体设计

当然,这就要求航母的主体钢结构在能够支撑住这种硬性冲击的同时,还能保证其主体结构不能出现影响其正常使用的变形。而且,考虑到舰载机尾焰的影响,靠近甲板一侧的钢结构还有着不错的耐高温性能,这就对其钢结构的材料的“硬数据”有着非常之高的要求了。

同样,在航母的钢结构设计中,我们还得避免因类似舰载机大数值力的冲击导致航母整体发生整体性共振的现象,毕竟航母上搭载的精密雷达设备可经不起这种震动,因此,这就要求设计出的航母钢结构,与局部振动的固有频率与外加干扰力频率错开30%左右,不过,这一点我们或许可以直接“抄”“瓦良格”号的钢结构设计的“作业”。


▲即便内部空无一物,“瓦良格”号也让我们获得了成熟的航母船体结构设计

同样,作为一个工程量非常之大的“超级工程”,航母的钢结构还需要保证一定的易焊接性能,毕竟在民用船舶的建造中,焊接工作一般占其工程总量的30%~40%,而现代复杂钢结构的实现目前只能用焊接的方法实现,更何况,由于考虑到作战性能,航母焊接要求以及焊接的结构复杂度相较于民用船只估计只会多不会少。

因此,除了“硬数据”要比一般钢材要优秀得多外,航母钢材的易焊接性也是对其“船壳”钢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求,而且,航母毕竟是一款兵器,它必然还要考虑“船壳”结构的防御性能,在一些航母的关键区域,如指挥室、弹药库位置的防御鱼雷、反舰导弹等反舰武器的能力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


▲航母的体量极大,容易成为各种反舰武器的目标,因此船体结构的防御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这还没完,考虑到航母的服役周期一般为30年以上,航母用的钢材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能,据说在“瓦良格”号变身为辽宁舰之前,即便它经历了8年的几乎无任何维护的风吹日晒,但是在经过我国工程师的评估后,发现除了船体钢板有轻微腐蚀,其他部位都非常完好,这就要求我们自己研发的航母钢或许也要有同样的耐蚀能力。

不难看出,光一个航母的“船壳”要求都如此繁多,我们如果当时无法获得“瓦良格”号航母,仅仅通过理论推导以及设计,估计会推迟我们航母建造的计划,毕竟“瓦良格”号钢材料的性能以及结构也都是经过前苏联探索出来的,我们如此做能直接“省略”掉这一探索步骤,直接获得成熟的设计。


▲山东舰也是借鉴“瓦良格”号航母设计的一个产物

因此,我们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我们的航母船体结构以及材料的设计与研发,真正地做到“站在巨人肩膀”上具备后发优势,可以使得我们航母设计理论体系以一种快速的状态飞速发展。因此,对于我们而言,即便当时“瓦良格”号仅仅留给我们一个“空船壳”,但是其带来的战略意义对我们来说也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