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06-17 13:30:13作者:未知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代号“飞鲨”的歼—15飞机在辽宁舰甲板上快速滑跑,一跃而起,宛若离弦之箭,直指苍穹。
2012年11月首次着舰;2017年随辽宁舰抵南海海域;2018年9月完成夜间起降;201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接受检阅;2022年,辽宁舰航母编队赴西太平洋海域进行远海实战化训练……歼—15飞机和它的研制团队铸剑天海,在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路上贡献力量。
“不是所有战斗机都叫舰载机!”歼—15飞机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孙聪说,舰载机与陆基飞机看起来大同小异,但航母甲板长度只有陆基跑道的1/10,它的起降区域、起降方式、作战作用、舰面保障,以及严酷的舰面电磁环境和海上环境等,都是陆基飞机没有的。舰载机在低速飞行特性、气动力特性、高冲击载荷特性以及拦阻系统、起落架系统、机翼折叠系统等方面,都要符合“机舰适配性”等要求。
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技术可借鉴,作为我国自行研制的首型舰载战斗机,歼—15飞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设计师王永庆还清晰地记得,2012年11月23日,在辽宁舰的甲板上,歼—15飞机平稳下滑,钩住拦阻索,滑行几十米后稳稳停在甲板上,着舰成功。随后,它又沿着滑跃甲板一飞冲天,成功完成了中国舰载机首次航母起降试验。
弹指一挥十年间。
“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摸着石头过河”,歼—15飞机创新性的设计如抽丝剥茧,循环往复。从陆地到天空、从实验室到航母,无数个日日夜夜,研制团队成员们用心血和智慧,让它飞得更高更远更好,守护祖国的万里海疆。
6月13日,记者走进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实验大厅里,歼—15飞机研制团队设计人员正紧盯电脑屏幕数据,缜密地进行着一项项测试。“不能把问题带到天上去。”工程师宋浩伟语气坚定。
歼—15飞机和普通飞机到底有什么不同,设计过程有多难?宋浩伟举了一个例子:舰载机降落时,从空中俯瞰,航母只有一张邮票大小。在茫茫大海中排除风浪的干扰,将飞机稳稳落在一张“邮票”上,就仿佛在“刀尖上跳舞”。
“一切都是全新的,充满未知。”尽管从事试飞工作10多年,宋浩伟仍用“紧张”二字形容每次试飞时的内心感受,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和压力已使这位80后工程师两鬓微霜。
“仅仅在一次飞行中,就有1000多个指标需要验证测试。”他总结以往型号的工程经验,参与编制了具有创新使用价值的“试飞口袋书”、舰上使用特殊情况处置预案、飞行手册等关键技术资料。
随着歼—15飞机的不断优化完善,一批年轻的科研人员也在不断成长。
“人生第一次坐船就是航空母舰。”刚刚30岁出头的李毅充满自豪地说,“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我们的舞台是天空和大海。”2011年入所的李毅如今已经摸透了歼—15飞机的“脾气”,面对一组复杂的数据,常常一眼就能找出其中的问题。“但飞机每一次着舰成功,我们仍会眼含泪光。”他说。
“办公室里简易的行军床”“一拖再拖的婚礼”……在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不缺这样的故事;“今年是最忙的一年,但明年肯定比今年还忙。”这是这里的设计人员常说的一句话。
“我们心中所想的,是歼—15滑跃离舰的一飞冲天,精准钩索的刀尖炫舞;所盼的,是飞行员的安心与安全,祖国的安宁与和平。”歼—15飞机研制团队用创新开拓的精神和永不放弃的追求为海天护航。
《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17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