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阿婆买不到2元生日面”引热议!事情经过如何?我们找到了当事人

更新时间:2022-06-21 16:04:46作者:佚名

“上海一阿婆买不到2元生日面”引热议!事情经过如何?我们找到了当事人

昨晚,一位上海老太在生日当天因没有手机,也没有离线随申码,无法扫码入店买面条的帖文,在网上引发大量议论。

今天,新民晚报记者联系到了事件当事人王阿婆。

今年90岁的她得知网上关于她的讨论,有些惊讶。

她告诉记者,6月18日那天她去粮油店买2元钱面条,被店员告知因为没有手机、没有随申码不能扫码进店。她知道这是因为疫情防控的要求,所以很快就离开了。后来邻居还主动帮她代买了面条。

“那件事其实没什么呀,邻居和居委平时也把我照顾得很好,希望你们帮我澄清一下。”

静安区静安寺街道四明居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王阿婆是一位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党员,平时性格比较要强。疫情期间,居委与家属一直保持沟通,并主动上门关心,在物资上给老人提供充分保障,因此阿婆并不缺少生活物资。此前,居委曾和老人家属沟通是否要帮阿婆申领离线随申码,但家属觉得阿婆年纪较大而且没有打过疫苗,不适合外出,就没有帮她申领。

随后,记者来到帖文中提到的第六粮油静安七分店。上午7点刚过,这家位于愚园路上的小店就和往常一样开门营业了。小店面积不到30平方米,在这里已开了60多年,周边居民都喜欢来这里买碱水面条和馄饨皮。3.5元一斤的碱水面销路最好,每日限量供应,卖完只能第二天再来。


今天上午,顾客出示离线码和身份证进入第六粮油静安七分店购物。新民晚报记者 刘歆 摄(下同)

记者在店里随机采访了几位购物居民,听说家门口的小店“出名”了,居民周阿姨有些不解:“平时我在这里只买几张馄饨皮,店员也肯卖给我,小伙子态度一直很好的。”因为没有码不能进店,周阿姨表示:自己今年也70多岁了,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出门忘带这个那个很正常,家里子女要多提醒。尤其现在疫情防控,身份证、手机或离线随申码,一定要随身带好,否则太不方便了。

年过八旬的徐阿婆说,店家严格执行防疫政策可以理解。“非常时期,麻烦一点也是正常的,都是为了大家的健康嘛。”自己平时用手机也不太利索,希望各类扫码功能更多考虑老年人需要,使用起来更统一也更方便一些。“花头太多,我们真的跟不上。”


顾客扫场所码进店

作为事件当事人,也是第六粮油静安七分店的店长小穆说网上的“热议”让他有点委屈,“如果知道那天是阿婆的生日,我一定会再多关照一句:阿婆,我们帮您把面预留好,您回家后可以叫有码的邻居帮忙来取。”

小穆表示,这件事情对他和店员是一个提醒,小店在引导顾客进店扫码的流程上还应有所改进。“后续我们将在店门口张贴宣传告知,把进店扫码的程序解释清楚,对老年人更要耐心指导,还要注意提醒没有手机的顾客尽快申领离线码。”

虽然网上有不少人对小穆过于“顶真”的行为表示不理解,但他并不觉得可以因此放松防疫要求:“我们每天上百次地提醒顾客进店扫码,就是为了严格防范流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一旦造成疫情隐患,波及的将是周边大片居民的健康和安全。”


店员指导顾客操作手机扫描场所码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场所码、数字哨兵布设已基本覆盖。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遭遇的数字鸿沟难题,将持续加强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加以解决,包括拓展自助终端离线随申码服务、不断优化线上申领便捷度等等。

相关评论

让更多老人买到“方便”面

忻月

一位九十岁的老太太,生日这天想买两块钱切面。然而因为没有智能手机,也没有离线码,无奈离开。这件事被另一位顾客发布到网络,引发大量讨论。很多人觉得店员“不近人情”。但店员也有点困惑:我只是遵守了防疫的规定,而且也尝试过变通的办法……这件事确实值得讨论,因为看似很小,其实很大。

说其“小”,因为这样的事最近每个人都可能会碰到。因为忘带了手机,只好从地铁站匆匆折回家;因为拿不出72小时核酸证明,只好放弃眼前的一杯奶茶……但在规则之前,绝大多数人选择了遵守。其实这位老人也是如此,在旁人相助“失败”后,她默默离开,并没有指责店员,甚至没有提到当天是她的生日。

这也是此事令人心酸的一面,也是“大”之所在。如何善待我们城市里的每一位老人,让他们在每一个生日的每一点小确幸都能得到满足,是每一个子女的责任,也是城市的责任。

今天上班的路上,行驶在徐汇的老城区,看到路边很多满头银发的人,很多坐着轮椅的老人,感受到管理这座重度老龄化城市的压力和责任。在这样的城市,任何一项制度的出台,特别是涉及到老年人的,必须慎之又慎,需要真正的绣花工夫,人文情怀。

事实上在那位老人因为没有离线码转身离开的同时,上海正在大力推进对离线码的宣传和普及。据悉,相关部门在各区政务中心600多台自助终端机的基础上,正在更多银行网点自助终端开通打印离线码功能,同时不断优化线上获取离线码的便捷度。可以说,“无码”老人的困难和囧境,没有被忽视,也正设法在弥补。

老人和孩子,是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也是一座城市的“温度计”。在这座人均寿命全国居前、各项老年人福祉全国领先的城市,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上海对老年人的关心和呵护。事实上这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第六粮油店”,坚持不改制,坚持卖3.5元一斤的碱水面和散装馄饨皮,本身就是这座城市温情的传续。

但在疫情之下,一个想吃生日面而不得的老人的经历,引发了很多人的共情。联想到父母,联想到自己,联想到工作生活中的种种不便,不免感慨,甚至愤慨。

但疫情防控无小事。有数据显示,6月1日至6日,全市范围“扫码通行”共发现红黄码14350个,但都得到了及时处置。在每一次“变通”与“马虎”之时,病毒很可能已经趁隙而入。所以永远不要忽视“人性化操作”的可能,也不要轻易打破规则和约定。

今天店家已经张贴了醒目的“友情提示”,甚至尝试给老人送一碗生日面,他们一定感受到了舆论的压力。但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让所有老人更便捷地知晓并获取出行的“数字拐杖”,在每一次他们艰难地展示手机或者离线码的时候,倾身上前,给予温暖的关切和帮助。

最后,为老人送上迟到的祝福:祝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新民晚报原创稿件

记者:解敏

本文标签: 身份证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