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公务员写一本书赚4000万,就此封笔销声匿迹,称:我不想红

更新时间:2022-07-01 21:20:32作者:佚名

30岁公务员写一本书赚4000万,就此封笔销声匿迹,称:我不想红

2006年,天涯社区突然出现了一个连载帖子,一时间激起千层浪,这个帖子的作者更是靠自己的笔,狂赚4000万人民币。

若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可能答案会有很多,但互联网绝对是一个有力的候选。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个人电脑在中国的普及,互联网也连接了千家万户。

网络社区无疑是最能体现早期互联网特征的地方,这里资讯浩如繁星、又能畅所欲言。

如同今天的微博、朋友圈一般,早期中国网民们经常光顾的社交场所就是各类网络社区,而天涯社区就是早期互联网上最重要的社交平台之一。


资料图

从2006年到2009年,以当年明月为笔名的石悦,就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天涯社区连载了自己的作品《明朝那些事儿》。据不完全统计,时至今日石悦通过出版《明朝那些事儿》获得了超过4000万的版税收入。

在众人惊讶之余,人们发现著书如此大卖的石悦,却并非职业作家,其本职工作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公务员。

这样的反差不禁让人们好奇,石悦其人究竟有怎样的才能?

早年生涯

石悦生于1979年,湖北宜昌人士。

与许多作家不同,石悦并非出身于书香门第。幼年时期石悦并没有展现出任何让人惊奇的才能,但这也使得石悦后来的一鸣惊人更加令人啧啧称奇。


资料图

八零年代,彼时大家的生活水平相较于如今还是比较艰苦,然而石悦的童年生活不可谓不幸福。虽然并非大富大贵没有家传家学,但身为干部的双亲却也能维持家庭的小康生活。

此外,石悦的父母较为开明的教育风格也对其成长历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即使在已经功成名就的今天,“当年明月”仍然十分重视父亲的意见。

2009年,在参加中央电视台的一档访谈节目时,当主持人董倩问道:“你拿了4100万元的版税收入,又身兼畅销书作家的身份,为什么不干脆辞职回家,当一名专职作家?”

面对这个提问,石悦干脆地回答道:“我父亲告诉我,无论你有多大的名气,不管你怎么样都行,出多大的风头,你都得有一份正经的工作!”


资料图

父亲的话时时刻刻约束着石悦,而在实际上,自从《明朝那些事儿》出版以后,“当年明月”也践行了父亲的忠告,从此消失在了小说界。

童年时期的石悦,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才能,但其自幼便喜欢阅读。

小时候,石悦父亲带他去逛书店的时候,他没有整天泡在漫画区域,而是十分喜欢阅读故事书,尤其是历史故事。

有一次,石悦在常去的书店里发现了一套《中华上下五千年》,在随意地翻了几页之后,他对于这套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面对着爱不释手的儿子,石悦的父亲却面露难色。

那个年代,中国的平均工资水平还不高,而普通干部的收入大多只够用来维持家庭生活。而一整套的《中华上下五千年》价格不菲,这使得石父有些为难了。


资料图

盯着儿子渴望的眼神,石悦父亲稍作思考,还是决定买下这一套书送给他。

而自此开始,石悦每天手不释卷,不仅养成了喜爱阅读的好习惯,也让他爱上了源远流长却又精彩万分的中国历史。

带着这样的兴趣爱好,石悦度过了学生时代,高中之后考取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选择了法律专业就读。

因为喜欢历史,石悦花了很多时间泡在图书馆里,研究中国历史。在学习之余,石悦甚少参与社交活动,很少跟同学聚会游玩,十分专注于自己的小世界。

这样一种少言寡语的性格,也长期伴随着他的生活。


资料图

大学毕业之后,石悦进入了佛山海关驻顺德办事处,成为了一名基层公务员。

与大学时代类似,不善言辞的石悦在海关的工作并没有风生水起,同事们对于这样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并没有很在意。

据同事们回忆,石悦除了工作,闲暇之余下班途中都会捧着历史书阅读。

石悦喜欢中国历史,尤其是明史,被他称为“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朝代”。

中国历史虽然纷繁复杂,但也有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每当读史后心潮澎湃之时,石悦都不禁在心里自问:“为什么我自己不去写一部基于史实但又趣味横生的小说呢?”

在心中酝酿许久之后,石悦决定从自己最喜欢的明史入手,写一写自己眼中的明朝历史。

成为作家的第一步

两千年初,中国的网络发展与个人电脑市场急剧增长,在东部的各大城市里个人电脑和互联网都达到了一定的普及程度,且网吧行业也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


资料图

乘着网络时代的东风,石悦决定不以传统的方式,而是先在网络社区内发表自己的文章。

网络的普及使得人们的生活大为便利,也使得写作的门槛大大降低,几乎人人都可以尝试在网络写作。

2006年的时候,早期的网络小说已经有了雏形,网上各大论坛内都有人尝试发表文章。

注意到了这一点的石悦,决定在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版块发表自己的文章,以“当年明月”为笔名,开始写作自己的明史——《明朝那些事儿》。

从名字便可以看出,石悦想要写的作品并非类似传统史书一样,而是以贴近口语的平实文字,用一种诙谐有趣的风格来讲述明史。


资料图

在天涯社区的连载之初,当年明月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但他并未气馁,在随后的日子里,他白天在海关上班,晚上坚持写作,就这样愣是写了三年。

皇天不负有心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由于当年明月积累的大量的国史知识,且其文风幽默,人物素描栩栩如生,这种叙事方式抓住了网民们的兴趣,《明朝那些事儿》逐渐开始有了粉丝追更。

当年的天涯社区有着数量庞大的用户,其中大量的历史爱好者与史学专业人士都聚集在煮酒论史板块,当年明月凭借其优秀的写作能力使得自己的名声很快先在板块内部传播开来。

一时间煮酒论史版块的点击量暴增,天涯社区的用户也都纷纷涌入围观生动有趣的《明朝那些事儿》。


资料图

从2006年的初次发表到2009年的完结,三年内当年明月每日起早贪黑,兼顾工作与写作,将自己的史学理想都付诸于网络写作之中。

在这三年之中,石悦从最初的第一篇帖子开始,断断续续地连载出了200万字,而他的粉丝数也从最初的零星几个剧增到了几万人。

“当年明月”的粉丝们在追更的过程中不仅时常与他互动讨论,而且形成了组织,他们自称为“明矾”。

至2009年《明朝那些事儿》完结之时,由于石悦已经积累起了庞大的粉丝群体,于是将这本网络小说商品化的念头便自然而然的出现了。

最终,通过与出版社的多方谈判,由友谊出版社负责发行了《明朝那些事儿》的实体书。


资料图

在正式出版之后,当年明月的名气得到了最大化。根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19年,《明朝那些事儿》的销售量已经突破了500万册,其版税收入突破4000万大关。

《明朝那些事儿》的出版,不仅给石悦带来了滚滚的财富,也给他带来了远超当年天涯论坛时期的名气。

成名之后,许多媒体开始聚焦于作者本人,期待可以挖掘出石悦成长阶段的一些趣味。

由于难以发掘石悦本人身上的新闻点,媒体们将镜头对准了他身边的人。然而有些出人意料的是,同在顺德海关工作的同事们表示,对于石悦作品的爆红并不清楚。

据同事们说,石悦其人平时沉默寡言,与同事们社交甚少,空闲时间基本上都是书不离手,思维跳跃并且发言总是让人莫名其妙。

这样一种形象显然与广大粉丝们所想象的大相径庭,但是似乎又有其合理性。


资料图

虽然石悦从小到大便不善社交,但由于酷爱读书尤其是读史,使得他有了成功的基础。

《明朝那些事儿》的成功自然是与其优质的内容脱不开关系的。

“当年明月”从一开始写作便秉持着一种平实幽默的文风,并且在书中还依据史实创造了许多令人捧腹大笑的故事。

汤显祖——东方莎士比亚但却相貌丑陋。

西方有个莎士比亚,明朝有个汤显祖。汤显祖仕途不顺于是便返乡写话剧。写完《牡丹亭》后汤显祖成了万千少女的爱慕对象。

而有一位貌美如花的女子,立下誓言非汤显祖不嫁,汤显祖得知后说自己太老了不适合,但无奈女子并不相信。


资料图

有一次汤显祖在西湖请客吃饭,女子得知后激动地前去围观,结果发现汤显祖原来是一个拄着拐杖,并且有些驼背的老头。

女子悲痛地感叹道:“我原以为只要他才华横溢,长相差点也能接受,没想到他丑成那样,我的命太差了!”

于是便扑通一声投进了西湖。

唐伯虎——风流才子为保命,上演“裸奔秀”

唐伯虎是个才子,可是仕途却不顺利。正德年间有个藩王叫朱宸濠,他想造反,就把唐伯虎请去当谋士。

当唐伯虎知道宁王想造反的时候,他要走,可是朱宸濠不让。但要摆脱宁王也不容易,请辞人家不批。


资料图

无奈之下,他只好装疯卖傻,天天光着屁股在宁王府裸奔,可宁王不信他疯了。小唐一看在家裸奔没效果,45岁的他厚着脸皮跑到南昌大街上裸奔,终于引发了全城轰动!

看到这哥们大庭广众之下公然裸奔,宁王这才相信他真疯了,最终决定放他回家。

此外,《明朝那些事儿》中还有不少被粉丝们津津乐道的金句:

所谓的道德与公理,只有在实力相等均衡的情况下,才能拿出来讨论。
事可以做得很绝,但是话不能说绝。
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
张牙舞爪的人,往往是脆弱的!因为真正强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会温和,温和就会坚定。
所谓的成功,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度过这一生。

成功之后

自2009年将《明朝那些事儿》完结之后,石悦的作家事业似乎就此打上了一个略显仓促的句号。

时至今日,“当年明月”再也没有发表任何文字作品,而石悦本人除了少数时候接受媒体采访以外,便甚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之内。

在作品大卖之后,由于石悦的低调行事,《明朝那些事儿》的大火也在近些年来逐渐平息了。

正当人们逐渐遗忘了“当年明月”曾经的爆火之时,2021年的一则政府通知却将石悦再次拉回了公众的视野之中。


资料图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所发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石悦同志任职的通知》,任命石悦为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至此公众们才突然发现,原来当年爆红的那个“当年明月”并未销声匿迹,而是在自己的岗位上专心工作。

回顾其此前的经历,其文学创作上的成功也算颇具传奇色彩。

然而直到今天,仍然有不少人对于其2009年小说完结之后封笔的决定表示不解。对此,我想同样在2009年石悦接受央视采访时的一段回答可以解释人们的疑惑。

主持人董倩提问道:“你希望人们多年之后怎么称呼你?历史研究者?畅销书作家?还是一个历史爱好者?”


董倩

石悦答道:“别提我就行,我不想名垂青史,也不想永远这么红下去。当年《新闻周刊》采访我的时候,我就这么说,我不会一直红下去,也不想一直红下去。”

“为什么?别人那么想红都红不了,你为什么反而不想红?”

“在历史面前,很多事都是过眼云烟,我一直庆幸自己目前,还能看清自己,不把自己当成什么大牌人物,我就知道自己是一个没事写点东西的人。”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切记不可做你不熟悉的事,不擅长的事。”

-完-

编辑丨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