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3-01-28 20:59:34作者:智慧百科
中国基金报记者 郭玟君
1月28日,在兔年首个工作日,广东第一时间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描绘奋进蓝图。在广东新春第一会上,中外企业代表纷纷亮出计划,将这样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中国电子:保障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曾毅作为企业经营者代表发言时表示,今年将加快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交易中心建设,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并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基金筹建,推动大湾区网信产业并购,进一步做强产业体系。
曾毅表示,作为广东省的重要战略经济力量,中国电子将充分发挥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优势,加速打造国家网信事业的核心战略科技力量。曾毅透露,今年全年中国电子计划销售收入增长10%、投资增长30%、利润增长20%。下一步,中国电子将加速推动重构国家计算产业体系,从过去的重点技术突破向产业体系构建转型;加快以碳化硅为重点的新一代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布局和发展,为新能源汽车等新型产业奠定物质基础。
此外,曾毅还提出,加快数字广东的转型升级,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基础上,为提升治理能力、完善治理体系提供手段,逐步推动数字广东的优势经验向外拓展、联动、延伸、连片。
美的集团:发力新赛道,启动第二引擎稳增长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作为企业经营者代表发言时表示,美的坚持扎根广东,走向全球。方洪波说:“加快美的总部三期、数字科技产业园、制冷科技创新园、机电工业4.0基地、库卡科技园、南海小塘基地、顺德储能产业基地等先进制造和新产业项目的建设和投产,助力广东产业体系升级发展。”
“过去3年多,美的与众多企业一样,经受了需求、成本等问题的冲击,但美的近3年在粤累计新增投资仍超过250亿元。因为我们始终认为,要更加坚定地投资未来、投资科技、投资人才,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方洪波说。
身处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站在新一轮周期的起点,美的有何发展计划?方洪波表示,在稳固核心业务的同时,将启动第二引擎,发力机器人与自动化、楼宇科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先进储能等广东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第二曲线,驱动增长。“美的将大胆走向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实现全球突破。”
华润微电子:深圳12英寸生产线预计2024年年底投产
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总裁李虹表示,将全力以赴推进深圳12英寸特色工艺集成电路生产线工程建设,该项目预计2024年年底实现通线投产,满产后将形成年产48万片12英寸功率芯片的生产能力。
广东是全球电子整机的制造基地,为半导体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应用市场。李虹介绍,公司在深圳建设的12英寸特色工艺集成电路生产线一期总投资额超220亿元人民币,将聚焦电机驱动、模数转换、微控制器件和光电集成等产品,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物联网、传感器等新兴领域的应用,助力广东实现集成电路发展的区域集聚。他表示,项目已于去年10月底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年底实现通线投产,项目满产后将形成年产48万片12英寸功率芯片的生产能力。同时,项目的建成,还将与设计、封装、测试等产业链上下游形成联动集聚效应,满足广东经济高速发展对半导体产品的巨大市场需求,助力做强做优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
此外,华润微电子去年还在深圳建立了南方总部基地暨全球创新中心,积极打造汽车芯片产业链生态圈,强化创新研发和投资并购职能。李虹表示,华润微电子将全力以赴做好工程建设,确保项目高质量如期竣工投产,助力广东加快建设集成电路第三极和深圳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
温氏集团:每年投50亿元到养殖食品产业牵引县域经济发展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温志芬表示,集团未来几年每年将投入50亿元到养殖食品产业,为农户提供垫资、改造补贴、贴息等融资服务,助力农户新建畜禽场及升级改造,提升养殖效率。
温氏集团创立于1983年,是以畜禽养殖为主业的广东本土企业。通过“公司+农户”模式,温氏集团带动4万多户农户合作养殖,2022年户均收入超过20万元。
在温志芬看来,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促镇带村的关键,是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他透露,温氏集团将继续加大产业发展投入,未来几年每年投入50亿元到养殖食品产业。同时,建好产业发展平台,推动企业走产业化、工厂化、园区化、生态化发展道路,充分发挥黄鸡、生猪、种业等产业优势,带动上下游优质产业入驻,以强镇兴村富民产业牵引县域、镇域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温志芬说,温氏集团将加大育种、营养、健康养殖等核心技术攻关,优化科研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实现科技独立自主。同时,永葆“联农带农”初心,优先解决当地农户就业,主动承担市场风险,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发展。
易方达基金: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和服务实体经济
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冬梅表示:“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和服务实体经济,是公募基金的本源使命。2023年,易方达基金将进一步夯实投资研究专业能力,通过价值发现,支持优质行业及企业的发展,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同时,着力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创新产品布局,加强客户服务和陪伴,让老百姓真真正正享受到基金投资收益。面对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公司将持续精进,力争在新发展阶段,服务广东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彰显基金公司更大的担当作为。”
前海金融控股:紧扣“高质量”擦亮“深港牌”
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孟晓表示,“前海方案”发布以来,前海加快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孟晓说:“站在2023年的新起点上,作为前海企业,我们倍感自豪,信心满怀,一是将紧扣‘高质量’通过金融投资、金融服务,发挥金融活水作用,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擦亮‘深港牌’,进一步探索深港金融合作新路径,助力开创金融开放新格局。
小鹏汽车:2023年推出全自动驾驶
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CEO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作为一家成长于广东,扎根于广东的智能汽车制造企业,在未来的五年里,我们每年的研发投入都会超过60亿元。2023年小鹏汽车会在中国率先推出全自动驾驶,在中国超过50个城市能够放手自动驾驶。同时,小鹏汽车将以此为契机,会真正的从中国走向全球。我相信高质量发展是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的制造企业,走向中国,走向全球的必由之路。新的一年,鹏汽车将继续探索智能和科技,引领未来出行的变革。”
除本土企业代表外,多位外企代表也纷纷发言,分享了他们在广东的发展规划。
巴斯夫:大力吸引境内外各层次人才落户湛江
巴斯夫中国新一体化基地项目供应商和报告服务全球副总裁、巴斯夫一体化基地(广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敏作为企业经营者代表发言时表示:“希望借助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区的鼓励政策,特别是人才优惠政策的延伸,加大力度吸引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境内外各层次人才落户湛江,共同推动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
作为我国重化工领域首个外商独资项目,总投资百亿欧元的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项目选址湛江东海岛,并于2022年9月6日正式宣布全面建设和首套装置投产,目前各项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全力推进。
“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尽管面临各种挑战和不利因素,我们欣喜地看到广东经济持续稳中向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作为全国疫情防控压力最大的人口大省和开放大省,广东能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统筹防疫情、抓经济、保民生、促发展实属不易。”刘敏说,作为广东落户的企业,倍感鼓舞。
“2023年,巴斯夫将按计划推进湛江一体化项目的外资投入和项目建设,紧密对接广东省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吸引外资的各项举措。”刘敏表示,巴斯夫将以绿色能源助力低碳排放、先进技术、高环境健康安全标准、数字化、循环经济为特色打造湛江一体化基地项目,朝着将东海岛绿色石化园区打造成世界级化工产业集群的目标感恩奋进。
刘敏认为,随着“制造业10条”“稳外资12条”等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将有力推动东海岛石化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建设,助力外资企业持续致力于高质量发展投资,从而吸引更多优质投资商进驻,充分发挥园区工业集群的高质量协同效应。“巴斯夫将和相关合作伙伴紧密携手合作,助力广东更开放、更可持续、更创新的高质量发展。”
宝洁:国际贸易供应链控制中心将从欧洲迁至广东
“我们将把宝洁国际贸易供应链控制中心从欧洲迁至广东,负责RCEP、‘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市场的进出口业务管理服务,奠定以大湾区为核心,进一步辐射欧亚市场的战略布局。”1月28日举行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宝洁公司全球执行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许敏表示,宝洁在广东拥有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和总部管理团队,广东总部从产品、供应链、渠道、消费者服务等各方面引领全国业务发展。
作为一家在全球180个国家有经营和销售的跨国企业,宝洁已经走过186年。如今,宝洁在全球有10大品类、70多个著名品牌,服务于50多亿消费者,年销售额超800亿美元。自1988年进入内地市场以来,宝洁就把大中华区总部设在广东。
“35年来,我们将20多个知名品牌和旗下产品带进中国千家万户,中国已成为宝洁全球第二大区域市场。”许敏说,近年来,宝洁先后在广东投资设立数字创新中心、新智能制造”中心、大中华智能技术创新中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广东提出“制造业当家”,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重点,赋予企业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机遇。
“我们会继续加大对数字化的投入,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中国研发中心每年支持100款以上新品的能力,加速推出爆款产品,引领消费升级,构建以消费者为创新导向,中国创新引领全球的新格局。”许敏表示,将继续加强品牌建设,拓宽销售渠道,加快直播电商项目建设,持续引入更多新技术、新产品。
编辑:小茉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