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12-13 08:08:48作者:智慧百科
导读:欧盟日前就对俄罗斯海运石油出口设置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达成协议,政策于12月5日正式生效。 面对欧盟的限价施压,俄罗斯正酝酿自己的回击举措。普京扬言俄罗斯或减产石油,此外市场上也流传众多可能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影子船队”、经第三方转运,及出台石油出口“价格下限”。 这场围绕“液体黄金”的博弈,将如何搅动现有的市场格局?中印等第三方国家,在其间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围绕这些问题,观察者网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刘乾。
【采访/观察者网 李泠、杨珈媛】
·围绕“价格上限”的攻防
观察者网:欧盟将俄海运石油出口价上限设定为每桶60美元,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是阻止欧盟运营商为俄罗斯向第三国的海上石油运输提供海运、保险和再保险服务。您认为他们这一设想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刘乾:现在参与限价措施的不仅有欧盟,还包括“七国集团”(G7)及澳大利亚,同时不排除未来还会有韩国等其他国家加入的可能。可以说,整个西方阵营都将会对俄出口石油采取限价措施。
半岛电视台相关报道
而这项禁令实现的可能性,要从两个层面来看:首先,能不能将俄罗斯海运石油出口的价格限制在每桶60美元以下;其次,如果俄石油出口价高于每桶60美元,禁令参与国有没有能力约束它们所管辖的相关企业不为俄罗斯的石油出口运输提供海运、保险、融资等服务。
关于第一个层面,由于俄罗斯石油出口实行了灵活价格折扣,当前俄罗斯海运原油出口的价格大概在60~65美元之间。如果俄罗斯方面不采取激烈的对抗手段,那么,通过打折等方式,比较容易实现60美元的价格,这样看来,限价实现的可能性比较大。
至于能否成功约束欧盟辖内的企业,包括保险公司、运输公司等,我个人觉得这方面难度不大。西方国家对它们有着比较严格的法律法规管理,因此,在法律层面,它们对俄罗斯的这种制裁执行起来应是没什么大问题。
现在的问题在于,俄罗斯是否会采取比较激烈的对抗手段,比如大幅减产来进一步刺激市场的波动。
观察者网:就现有的新闻报道来看,针对欧盟的这一限价令,俄方也准备了不少回击举措。比如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俄罗斯疑似组建了一支由100多艘油轮组成的所谓“影子舰队”。当然,对于这一传闻,俄罗斯官员给予否认,称俄不需要建立“影子舰队”,许多国家都希望购买俄的石油。假如真的成立了这所谓的“影子舰队”,是否意味着欧盟的限价禁令会实质性破产?
刘乾:有关“影子舰队”的报道我也有看到,但我不掌握具体信息。俄罗斯官方也对这一猜测给予了否认。
我认为,即使存在这样一些所谓的“影子舰队”,但也无法覆盖俄罗斯所有的海运石油出口。俄罗斯每年的海运原油出口大约为两亿吨,这不是100多艘油轮能够满足的。
其次,所谓的“影子舰队”的保险和运输安全性可能有所缺乏。正常情况下,很多港口是不愿意接收“影子舰队”里的船只的,因为它们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缺乏保险和再保险服务等问题,而港口码头特别是油轮的码头,安全防范等级是非常高的,如果这批油轮没有符合要求的保险,是没有码头愿意接收它们的。
所以即使真有“影子舰队”,我也不觉得它们能够起到完全替代的作用,至于具体能够帮助出口多少石油,我现在不掌握相关数据。
实际上俄罗斯也在本国的“联合船运公司”(Sovcomflot)的基础上组建正规的远洋运输船队。这家企业目前正在在买船,试图打造俄罗斯自己的油轮服务。同时,俄罗斯国家层面也在提供一些针对油轮的金融服务,比方说保险保障,此外也会有俄罗斯的一些大型银行提供融资服务。不过我个人觉得俄罗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解决所有的海洋出口运输问题,所以禁令对他们而言肯定还是有点影响的。
俄罗斯Sovcomflot 企业官网截图
观察者网:确实,我看到一则新闻,说这禁令生效后,土耳其开始要求出入土耳其海峡的油轮提供新的保险证明,而这一要求已导致超过20艘油轮堵在海峡。
刘乾:是的,全球海运有几个非常重要的运输通道,包括俄罗斯原油出口所要经过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苏伊士运河,以及马六甲海峡等。这些海峡都由一些支点国家控制,如果这些国家加入对俄罗斯的限制中去,比如都要求油轮有相应的保单和证明文件,肯定会给俄罗斯的运输带来一定的麻烦。
观察者网:对于俄罗斯如何规避禁令,还有一个猜想,就是模糊石油来源地,比如通过第三方国家如印度转运,再或将原油卖给第三方国家,第三方国家提炼出成品油再转卖给欧洲。您认为这路径可行吗?
刘乾:就目前看到的资料,中东和东南亚一带是比较理想的中转站,一些国家还可以将进口的俄罗斯低价原油加工后再出口成品油。对于一些产油国来说,买进俄罗斯的便宜石油,再把自己的石油出口出去,从中赚取中介费或差价。
这种中间商行为,或者叫“串换出口”,在国际原油市场上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做法。因为在国际市场中,从原油的生产地、贸易商到消费地,整个贸易链条是完全市场化和自由化的,没有任何一家石油公司会完全把自己采的油直接运到消费地区,它们一般都会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不停地进行国际贸易业务的调整。
观察者网:大规模走第三方的话,货物周转率是否会大幅下降?
刘乾:从俄罗斯到中东再到亚太的运输路线是比较便利的。而且海运成本比较低,如果俄罗斯石油有一定的价格折扣,如果贸易商能够从中赚到差价的话,这些都不是大问题。
观察者网:实际上这方法大家都心知肚明,您认为欧洲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是说为了禁令有效执行,会想方设法去堵住这一“漏洞”?
刘乾:我最近看到新闻说德国外长访问印度希望印度加入限制俄油协议,但印度外长苏杰生表态说欧盟购买的俄原油远超印度。欧洲的情况比较复杂,不过从宏观数据上看,现在国际石油贸易流向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那就是:俄罗斯的石油更多流向亚太地区,比如印度原本极少采购俄原油,现在它们开始减少从中东、非洲等其他地方的进口,大幅进口相对便宜的俄石油;而高价油,不少就流向了欧洲。
至于在贸易流向中,有些到底是转口还是确实是正常的贸易流向改变,这可能没多少人知道。因为石油运到船上后,没有经过严格的化学分析检测,谁都不知道它是哪里来的。
观察者网:为回击欧盟的“价格上限”,俄罗斯也考虑设定石油出口“价格下限”。您如何看待这一反击方式?
刘乾:因为石油的供应实际上是一个市场化行为,所以我认为俄罗斯的政策不可能把自己的企业完全限制住,比如制定一个远高于市场价格的出口水平。俄罗斯现在的政策更多是被动回应的一方,针对这些西方国家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
因此我觉得更有可能的情况是:俄罗斯会禁止向这些参与“价格上限”的国家出口石油,也就是石油出口的目的地必须不能是这些地方;对于其他市场,可能会将出口价格与布伦特原油价格形成一种表面的绑定关系,同时给其国内企业留出一定的操作空间。
观察者网:现在外界都在猜亚太市场会拿欧盟的“价格上限”令跟俄罗斯谈判压价,所以,这所谓的“价格下限”有没有可能也是一种提前防御?
刘乾:现在的俄罗斯原油交易很多是“一船一议”,也就是说,按照具体的量和价具体去谈,没有一个非常标准的规则。
实际上,自从2月份俄乌冲突升级以后,国际能源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俄罗斯采取了非常灵活的价格政策。由于欧洲选择要放弃俄原油,因此俄罗斯必须寻找新的市场,而在寻找新市场的过程中,必须要给新市场提供一定的便利,价格要有一定的吸引力,这样大家才可以友好协商,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价格合适就谈成,不合适就不买,这是一个正常的商业行为。
·禁令影响
观察者网:这一限价令对俄罗斯石油收入来讲,可能会有怎样的影响?
刘乾:自今年2月份以来,在欧洲减少俄罗斯原油进口的情况下,俄罗斯的海运原油出口大量输向其他市场,比如说亚太市场,所提供的价格折扣也是比较大的,价差最大达到过30~35美元每桶,这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价格。
所以我不觉得俄罗斯今年整体的石油开采量及出口量会有非常明显的下降。俄罗斯的石油本身规模巨大,因此他们只要采取一个相对灵活的价格,还是能够卖出去的,毕竟市场需求是一直存在的。
俄原油流向亚太,对俄罗斯而言,相比按照国际油价,在财务收入上确实有一些损失。但是不要忘记,正是由于军事行动和制裁因素的影响,导致国际油价的飙升,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弥补了、甚至高于损失。今年俄罗斯的油气公司财务上都获得历史最好水平。
同时,俄罗斯得到了一个更大更有前景的市场,而且它会觉得跟中国、印度、土耳其、中东国家等“友好国家”打交道很舒服,彼此没有严重的对立,大家也不会对它实行制裁——你们支持我,我也心甘情愿给你们让点利,这也是一种互利。目前美国和欧洲也出现了这种“你愿打我愿挨”的状况,导致国际能源市场出现割裂。
观察者网:此前俄罗斯一直表示不会向参与限价的国家出售石油,而先前国际能源署也给出数据,表示若禁令生效,欧盟每天将需要为100万桶原油和110万桶成品油寻找替代来源。值得一提的是,美方一些能源高管也多次声称欧洲不能指望美国页岩油过冬。所以,这一禁令是否会导致欧洲市场出现严重的石油短缺情况,最后“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刘乾:我觉得这原则上不是一个问题,全球石油市场的流动性是非常强的,如果不从俄罗斯进口,肯定也会从其他渠道进口。而且石油市场本来就是非常有弹性的,自适应能力好,如果石油供应短缺,油价就会涨上去,如果石油供应富余,油价就会跌下来。
因此,欧盟现在面临的问题其实主要是两方面:
一方面,它们能不能继续承受一个相对高的原油价格。目前原油价格大概在80多美元每桶,而欧盟本身经济实力好,税也比较高,因此对于欧盟正常的经济运行来说应该是没太大问题的,还能够接受。但是,是否影响欧洲长期的制造业或运输业的竞争能力,我觉得要看时间的持续程度,如果欧洲长期购买高价石油,这对它们的经济发展肯定是不利的。
欧元区今年以来通胀率变化(图:Trading Economics)
另一方面就是供应安全问题。比如,有没可能出现即便出高价也买不到能源的情况。在我看来,天然气领域出现这一问题的可能性要大点,石油的运输相比之下更安全、更稳定,因为石油流动性更高,迅速弥补的能力也更强。也就是说,我觉得欧洲市场不会出现严重的石油短缺危机。
欧盟之所以选择放弃俄原油,除了认为依赖俄原油不是一种安全的选择之外,鉴于俄乌冲突,也认为购买俄石油是不道德的。为此,他们愿意承受一个相对较高的价格,选择跟美国捆绑在一起。目前欧盟是着急摆脱掉俄罗斯,至于未来会不会出现缓和的趋势,还有待观察。
观察者网:总的来说,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欧洲对于石油来源缺口不需要太担心。
刘乾:对,而且欧盟的大部分国家都是经合组织成员国,也都是国际能源署的成员国,因此它们本身会有比较严格的战略储备要求,要储备至少90天以上的用量。这是一个硬性标准,我估计这些国家都能达到。
观察者网:您前面谈了不少禁令对石油流向的影响,此外,是否也会改变国际石油市场旧有的议价机制?欧洲作为买方,以往更多是被动接受油价的调整,如今从被动转主动,若这次限制令取得了他们想要的效果,这种行为日后会不会成为常态?
刘乾:这种非市场手段是在一种极端条件下才会出现的,在欧盟看来,这是对俄罗斯发动对乌行动的一种惩罚。
实际上,这类手段以前也有,比如针对伊拉克的“石油换食品”计划,允许伊拉克出口一定量的石油以换取食品、药品等一些基本生活物资,解决国内老百姓的生活问题。这种制裁实际上比对俄罗斯的限制还严重。换言之,它们不是没采取过严苛的非市场手段,只不过俄罗斯石油出口体量太大,它们的这种制裁规模没办法让俄罗斯立刻屈服。
其实关于价格上限,欧盟内部对此的立场也不是完全一致的,有的国家要求定到65~70美元,这对俄罗斯而言限制效果有限;有的国家比如波兰要求将上限定在30美元,跟别的国家的要求差距非常大。而且,这上限价格也不是不动的,他们还加了一个条件——确保任何重置后的价格上限都应保证比平均市场价格低至少5%。所以,我们还要看乌拉尔原油和布伦特原油之间的价差到底是多少。
观察者网:也就是说,还不存在所谓的买方议价权上升这么一种情况,可以这么理解吗?
刘乾:对,它是一个针对具体国家的限制措施,不是说世界上所有来源的油价都要限制,只不过因为针对的对象体量大,所以影响比较严重。我不认为欧盟的这一限价行为改变了石油市场的交易原则。
观察者网:这场石油博弈的影响波及全球,您认为OPEC在其间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刘乾:OPEC目前对石油市场的控制能力有所提高,同时还和俄罗斯形成了比较密切的协调关系。一是它要努力地将当下的国际油价维持在一个比较舒服的位置。在这个问题上,它跟俄罗斯的立场是一致的。我们也看到,自2014年以来俄罗斯跟OPEC产油国之间进行了不少协调,双方之间的沟通也都很通畅。也就是说,OPEC对于国际油价和俄罗斯石油出口收入,实际上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包括今年10月份不顾美国的要求做出减产的决定。大概10年前美国页岩革命以后,产油国都准备竞争性增产以占有更大的市场,但如今市场形势已完全改变。
另外,OPEC,尤其是沙特阿拉伯,拥有非常大的富余产能,在国际市场上能扮演很重要的产能调节器的角色——它能够迅速增产,也可以在短期内削减产量。目前为止我们也看得非常清楚,OPEC在影响全球能源市场方面确实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沙特阿拉伯近一年石油产量变化(图/CEIC Data)
观察者网:说到沙特阿拉伯,我们看到最近习近平主席出访沙特,得到沙特最大礼遇欢迎,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也获得了广泛的舆论关注。
刘乾:对。目前以沙特为代表的中东国家,在对美关系上不像以前那样联系紧密,一方面是因为美国调整了外交政策,特别是美国自己在实现能源独立以后,降低了中东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再就是美国对它们也没盯得那么紧了,对中东的控制力也有所减弱,因此中东的国际社交关注点相应出现转变,比如开始更多地跟中国等其他一些域外国家进行合作。
实际上,中东国家也越来越愿意在国际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愿意独立地制定能在国际上发挥重大作用的决策。我觉得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规划和趋势,因为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至于中国-沙特往来,最新数据显示沙特是中国最大原油来源国,而沙特目前也把中国作为它最重要的一个出口目标,因此它肯定要和自己的“头号客户”搞好关系。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