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3-01-17 09:08:05作者:智慧百科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钟飞腾】
近日,日韩对中国旅客的入境限制性措施,引发中国网民的强烈不满。相比之下,泰国、柬埔寨、缅甸等,对中国游客的重新回归就友好很多。
同为中国周边国家,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除了经济因素之外,有没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
经济是各国入境政策差异的重要原因
东南亚国家先行一步,积极欢迎中国游客入境,很多人对此的解释是东南亚国家更依赖于旅游收入。
从泰国的角度来看,这一说法很有道理。根据Statista网站的数据,2019年泰国旅行和旅游业对GDP的贡献为21.9%,旅游业也是泰国最大的就业部门之一。经合组织数据显示,以2019年旅游业收入占GDP比重衡量,韩国为2.5%,日本为2.0%。因此,对旅游收入依赖大的国家,往往会持更加开放的政策。
在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全球范围内,旅游业占GDP的平均比重为10.3%,达到9.6万亿美元,而2021年占比下跌至6.1%。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可见一斑。
2016-2021年中国出境游人次及同比增长率
以旅游总收入排全球第一的美国为例,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显示,旅行和旅游业收入在2020年同比下跌48.0%。从构成来看,首先是汽油消费量下跌,其次是航空服务收入下跌,再次是饮食收入下跌,最后是住宿收入的下跌。旅行和旅游业占美国GDP的比重从2019年的2.9%下跌至2020年的1.7%。
据美国的旅行授权电子系统(ESTA)公布的报告,2020年前10个月,全球旅游总收入损失9350亿美元,其中美国的旅游收入损失高达1470亿美元,泰国列全球第四,损失约375亿美元,而日本、中国香港同期的损失分别为260亿美元和240亿美元。
由此可见,泰国经济更受到旅游业的影响有多大。泰国旅游和体育部的数据显示,2019年泰国国际游客数量达到4000万,2020年下跌至670万,2021年不足50万。泰国很早就开始出台措施,积极吸引国际旅行者。在这个意义上,泰国政府对中国游客表现出积极的意向不足为奇。
中国游客减少是过去两年全球旅游版图萎缩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去年底发布的报告,2020年至2022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累计减少4亿人次。2021年我国全年出境旅游人数减少至2600万人次,比2019年下降83%。2022年的出境游人次与2021年基本持平,也就是说,还不到疫情前的20%。这也意味着,与以往相比,中国游客的重要性可能在下降。
按照以往对国际旅行规律的研究,人均收入高的国家有更频繁的国际旅行次数。例如,北欧国家一般是每人年均2次,而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人均出境游次数不到0.5次,非洲国家则更少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中国出境游人次上升为世界第一指日可待。但是,疫情对国际旅行的影响极大,对于不那么依赖于旅游收入的国家来说,损失一定数量的国际游客,对经济的影响也不太大。
按照中国旅游研究院2022年报告的预测,今后中国游客更倾向于将欧美作为旅游目的地。但是,随着今年初十几个国家对中国游客采取限制性措施,中国出境游客的国别地区分布可能将再度发生变化。
中国游客期望选择的出境旅游目的地分布,摘自《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2-2023》
国际旅行通常由近及远,先从周边国家文化相邻、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开始。例如,改革开放后,我国出境游的目的地最初是边境游,然后是“新马泰”,即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地。
最近一些年发展到韩日两国,根据这两个国家旅游部门的数据显示,疫情前我国每年到韩日的游客分别为600万和800万,人均消费分别在2万和3万人民币,大大高于我国出境游客人均9000元的消费水平。在日韩的消费额有些高,其原因是我国出境的游客不是只为自己一人消费而购物,而往往是给几人、甚至亲朋好友等多个家庭购物。从旅游消费发展层级看,大体上还属于购物消费的阶段。
从人数看,中国往年到泰国的游客超过每年1000万,不过消费额没有到韩日的高。麦肯锡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国际游客占泰国总游客的33%,但占到所有旅游指出的近60%,国际游客平均每位旅行者的花费为1500美元,而泰国国内游客的消费额仅为150美元。
从经济收入看,泰国的确高度依赖旅游业,韩日以往也极为重视中国的游客,而且中国游客的旅游消费正在升级,已逐步从购物发展为自然探索等深度体验游,还不少是以医疗和疗养等为目的。日韩发展水平高,也是中国游客数量上升速度很快的目的地市场。
以往,日本政府对此有很清晰的认识。例如,2015年日本政府曾提出了“观光立国”,计划吸引3000万访日游客。据日本国土交通省提供的数据,2018年到访日本的国际游客首次突破3000万,2019年达到3188万,但随着疫情暴发,2020年国际游客人数减少至412万,2021年更是减少至25万。2019年,访日的国际游客消费总额为4.8万亿日元,其中来自中国的游客消费占比达到36.8%,美国游客消费占比仅为6.7%。
就经济而言,中国游客对日韩同样很重要,那为什么日韩政府这次对中国游客的态度,远不如东南亚国家那么友好呢?
政治和外交因素不容忽视
除经济因素之外,人们还会重视旅游人数的多寡,例如抵达新加坡的中国游客数量远不如到泰国的;还有的则强调时间差异,如韩国认为等到2023年第二季度之后,中国疫情度过这一轮高峰,韩国就可以完全放开了。
但从政治和外交因素来看,即便是2023年1月至3月东北亚和东南亚对中国游客入境的差异化和歧视性政策,也反映出两个地区在中国周边外交中的温差。考虑到目前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以及国际形势的巨变,邻国疫情政策的调整已远远超出一般意义上的公共政策。
东南亚在疫情政策上对华采取友好姿态,至少反映出去年11月以来中国与东南亚的外交取得积极成效。
我们可以先来看看过去四个月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外交活动:
2022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访华,这是中共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中方首次接待外国人领导人来访,中越双方签署了包括文旅在内的13份合作文件。 11月1日至2日,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应邀访问新加坡,和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共同主持中新双边合作机制会议,不仅聚焦“一带一路”、经贸等议题,公共卫生和人文交流等议题也是重要内容。 11月8日至13日,李克强总理访问柬埔寨并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国东盟“双方正加紧优化签证政策、调增航班等措施,便利商务人员往来”;中国愿在做好防疫工作前提下为东盟留学生返华复课提供最大便利,实现“愿返尽返”。 11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巴厘岛G20峰会期间同印尼总统佐科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就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一致同意以2023年中印尼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为契机,打造高水平合作新格局。 2023年1月3日至5日,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应邀访华。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时指出,中国正在主动优化调整防疫举措,更加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信不久两国人民又可以恢复到疫情之前那种密切的交流交往。而马科斯也表示,期待疫情过后,更多中国民众赴菲旅游和学习。在访问结束之际签署的联合声明中,双方“承诺将致力于推动游客人数和两国各城市特别是首都之间直航航班恢复至疫前水平。”
相比之下,中国和最近的两个邻国——韩国、日本的关系却一直难以见到转机。
2022年11月15日,习主席在巴厘岛会见韩国总统尹锡悦时特意指出,反对将经济合作政治化、泛安全化。尹总统当时还回应称,希望同中方保持各层级交往,加强人文交流,增进两国民间友好。
11月17日,习主席在曼谷参加APEC会议期间会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时指出,日本在历史、台湾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重信守诺、妥善处之;要塑造相互客观积极认知,促进民心相通。
但从事情进展看,日韩并未完全做到这一承诺。这表明,韩国对华政策不仅深受国内舆情的负面影响,还受到美国对华政策的牵制。
因此,需要更进一步加以说明的是,为什么近期以来东南亚和中国的合作,要比中国与日韩的合作更好呢?
这就必须深入了解地缘政治的影响。毫无疑问,日韩是美国对华博弈中试图牢牢掌握的重要助力。乌克兰危机暴发以来,日本渲染“中国威胁论”,在去年底出台的几份国家安保文件中,已经和美国一样将中国界定为最大的挑战者,并表示要将军费提高至GDP的2%水平。
而韩国随着保守政权执政,政治加速右转,在其去年底出台的“印太战略”文件中,虽然没有将中国当作假想敌,但也是以价值观差异作为立论的基石,进一步显现出和中国立场的巨大差异。
但日韩的这些“示好”,并没有换来美国的真心相待。
美国政界在看待东南亚时有很强的优越感和傲慢姿态。尽管美国近期加强对东南亚的外交,但东南亚几乎从来不是其外交的优先方向。美国的一些说辞,如重返亚太或重返东南亚,很多时候对该地区的承诺也仅仅停留在口头。
美国总统拜登于2022年11月12日在东盟—美国峰会上表示,美国会继续强化对东盟的投入。(图片来源:联合早报)
过去十多年,到访东南亚的美国高官屈指可数。并且,美国高官往往因为国内政治因素、甚至个人因素,在答应参加东南亚领导人的重要外交活动后又“放鸽子”。许多东南亚领导人对此很无奈,不免下调对美国承诺可信性的期许。
据报道,在2022年11月13日举行的东亚峰会开始后,美国总统拜登仍未现身,美国领导人的位子空置。(图片来源:联合早报)
反观中国,我们极为重视东南亚,多次表示这是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并在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施亲诚惠容的方针政策。待人以诚,这是中国让很多东南亚领导人所感受到的。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有数千年的交往历史。美国只是在20世纪崛起、并且也只是在最近数十年展示了对中小国家的友好姿态,何况其原因多数时候是出于冷战中对抗苏联的需要,或者说大国博弈的需要,并非主动为东南亚谋划。
美国行为的外溢作用,或许仍让一部分人“执迷不悟”。而实际上,东南亚从中学到的一项经验是,一个强大的中国要比衰落的中国更有益于地区和平。美国宣传和鼓动的“中国威胁论”很难在东南亚有市场。
随着中美大国博弈的加剧,地缘政治的影响不可避免波及到周边地区。作为美国的盟友,韩日正面临日益逼仄的空间。在防疫政策上对中国游客的态度,难免成为中国检验日韩是否具备独立自主推动对华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日韩需要提升统筹能力,加强对华沟通协调,特别是做好对中国的公共外交。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