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壁垒铝塑膜缘何现过剩隐忧?

更新时间:2022-10-28 13:51:19作者:智慧百科

高壁垒铝塑膜缘何现过剩隐忧?

作为软包电池封装核心材料的铝塑膜曾是一个难以攻破的阵地,当下却面临国内产能过剩的隐忧。

“铝塑膜生产技术难度较高,在阻隔性、冲深、耐穿刺、耐电解液和绝缘性等性能方面皆有严格要求,量产后控制产品一致性的难度也较大,”紫江企业(600210.SH)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这使得铝塑膜成为现阶段“软包锂电池唯一还未实现批量国产化的关键材料”。

但随着国内铝塑膜产业不断发展,大规模产能建设已在路上。最新数据显示,国产铝塑膜厂商规划新增产能达7.17亿平方米,是全球现有产能的近3倍。

在下游消费电子景气不佳及国内软包电池渗透率有限背景下,国内铝塑膜产能过剩是否将不可避免?

海外企业主导市场,国产厂商加速追赶

2005年,我国开启对铝塑膜的研制,较海外第一代铝塑膜产品(1999年由日本昭和电工与索尼公司共同研发)问世晚了约6年时间。

由于材料、工艺、设备等限制,铝塑膜国产化率一直较低。泰信现代服务业混合基金经理黄潜轶介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全球铝塑膜市场都被日韩企业垄断。

EV Tank数据显示,2020年,日本DNP、昭和电工和韩国栗村化学在全球市占率合计达73%,国内厂商新纶新材、璞泰来、明冠新材、道明光学合计仅有17%。

为争取更多市场份额,上述紫江企业相关人士介绍,我国企业主要通过技术的内生突破、引进吸收等途径加速追赶。

紫江企业和明冠新材(688560.SH)是自主研发的代表企业。

2007年,采用热法工艺的紫江新材成功推出了国内第一代铝塑膜产品,并于2017年研发出了耐电解液腐蚀、热封稳定性等关键指标均达到国际水平的第四代铝塑膜产品。同时,公司采用专有技术并配合自主研究改造的国产化设备,生产的定制化程度也较高。

明冠新材通过自主开发的干热复合工艺(干法工艺、热法工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提升了铝塑膜的冲深成型、耐电解液及阻水等性能。明冠新材旗下全资子公司明冠锂膜副总经理赵鑫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明冠铝塑膜的原材料均已实现国产或自主研发生产,解决了铝塑膜的所有技术封锁。

与此同时,新纶新材(002341.SZ)则通过外延收购的方式在铝塑膜行业占领了一席之地。

2016年,该公司收购日本T&T,由此获得了相关专利技术。此外,该公司还并与日方原材料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保供应,积极促进原材料国产化以实现降本。目前,该公司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动力类电池铝塑膜供应商,2020年全球市占率10%,排名第四。

黄潜轶称,国产铝塑膜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价格。据鑫椤锂电数据,截至9月22日,国产动力铝塑膜均价比进口铝塑膜均价低21.8%,数码用铝塑膜均价更是低了44.44%。


下游电池企业对供应链的本土化需求则为国产铝塑膜提供了广阔市场。

据悉,由于进口铝塑膜需要通过代理购买,一旦出现产品问题通常难以得到及时解决,在物流、服务以及供货的及时性方面也存在极大不便利,本土产业链能够更好响应客户需求。

“国产铝塑膜的优势不仅体现在价格方面,在交货期、账期、服务等各方面亦拥有进口产品不可比拟的优势。”上述紫江企业相关人士认为,随着下游企业接受度提升,国产铝塑膜有望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国内龙头大举扩产,产能过剩不可避免?

铝塑膜全球现有产能主要在日本,合计约1.5亿平方米,但从规划新增产能来看,基本是由国内厂商主导,海外扩产有限。

数据显示,国内厂商规划新增产能达7.17亿平方米,是全球现有产能的近3倍,其中恩捷股份(002812.SZ)、明冠新材规划新增产能均超2亿平方米,紫江企业、新纶新材也分别高达0.94亿、0.72亿平方米。


这使得铝塑膜产能过剩成为近期热议的话题。

黄潜轶表示,由于消费电子景气度变化,加上国内新能源车软包电池渗透率提升速度的不确定性,铝塑膜厂商有可能面对阶段性的产能利用率不足的问题。

近期已有消息称,国内铝塑膜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普遍在70%左右,有上市公司消费3C电池用铝塑膜产线产能利用率甚至不足10%。

但紫江新材相关人士认为,国内铝塑膜企业新增产能是基于全球需求扩张及国产化趋势下的理性选择,契合行业发展实际情况。

在他看来,铝塑膜行业技术壁垒较高,行业内产能无序扩张的可能性较小,目前“不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风险,特别是在高端应用领域,铝塑膜供应还存在紧缺”。

另有下游相关企业人士认为,铝塑膜市场需要从消费类电子和动力电池这两个市场来考虑,前者是存量市场,后者是增量市场,不能一概而论。

由于海外铝塑膜企业产能有限,可能逐步放弃3C消费电子、二轮车等领域。在此背景下,国产铝塑膜厂商在存量市场中的市占率有望得到提升。国信证券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消费电子市场的铝塑膜国产化率约为40%。

动力电池方面,除“老用户”软包电池外,比亚迪刀片电池和固态电池带来新的铝塑膜需求。比如紫江企业就于2021年进入了比亚迪DM-i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供应链。

上述下游相关企业人士还表示,任何产业都是高端紧缺,低端过剩,铝塑膜若出现产能过剩,可能与其本身的特性有关。由于动力电池替换供应商,需要重新送样再定点,周期相对比较长,所以这中间可能会存在Gap(即有产能没需求)。反过来说,铝塑膜先投产,缓和的供需关系也能降低锂电企业的采购成本。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一切后果自负。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标签: 电池  锂电  电解液  塑膜  软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