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时间:2022-09-07 11:26:44作者:佚名
俗话说:“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可见五台山在佛教名山中的地位非同一般。那么为什么山西的五台山被排列到四大佛教名山首位呢?一个方面是它的佛寺建造历史最为久远,另外一个方面是五台山在历史上被帝王们光顾的次数最多,干涉也最多。五台山圆照寺中的明代隆庆三年(1569年)碑刻中就说,黄帝曾经亲封五台山为“白云山”,又说秦始皇也曾封五台山为“圆光山”,这些有可能是后人杜撰的。
但从可以确信的典籍文献中我们知道,从北魏开始,隋、唐、宋、元、明、清都曾有过帝王或皇室贵族光顾过五台山,而这一现象到了清代达到了顶峰。为什么在众多的名山胜水中,唯独五台山受到帝王如此的青睐呢?
佛教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在两晋时期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在南北朝时期经历了一个飞速的发展时代,之所以能够如此,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少数民族政权首领的扶植。例如山西的大同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都是在北魏时期开始大规模的开凿。
少数民族鼓吹佛教,一个原因是他们是游牧民族,能够更快地接受到中亚地区佛教思想的影响;另一个原因在于,相对于汉族而言,他们并没有文化优势,在文化上的落后,使他们在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建立政权之后,可能更乐于扶植佛教等外来的思想,从而与汉族的道教、儒教等文化分庭抗礼。
到了隋朝,由于隋文帝出生在冯翊郡一座叫做般若寺的佛寺内,而且从小即由来自河东郡(今山西运城地区)的一位尼姑抚养长大,所以,他一拥有了天下,即下诏书在五台山的“五顶各置寺一所,设文殊像,各度僧三人”,这是五台山佛寺建造史上首次在五个台顶上建构佛寺的空前之举。不仅如此,到隋开皇十三年(593年)冬天时,隋文帝又遣亲使到五台山设斋祀佛,亲自草拟诏书,对北周时期毁佛的周武帝宇文邕是口诛笔伐。
唐朝时期,由于李渊父子是在山西太原起兵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李世民认为五台山是大唐帝国的发祥地,所以自然是极力推崇。武则天也是靠佛教来往自己身上涂抹光环,将自己吹嘘成是弥勒佛转世,因此她不但敕命重建五台山清凉寺,而且敕该寺的住持为掌管大唐佛事活动的最高长官。五台山寺僧的地位在当时国内佛教界达到了至高无比的境地。从北魏开始,到隋唐时期,五台山受到如此隆重的崇拜,还有一个地域因素,因为当时的北方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掌握中央政权的也大多是关陇地区的望家大族。
五台山受到帝王关照,在清代达到了顶峰,清初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帝王执政期间,整个五台山佛寺群落的复兴与建设显得尤为显著。有人认为,清帝对五台山的喜爱与看重,不亚于他们当时对承德避暑山庄的重视程度。据记载,康熙帝曾五次巡礼于五台山,乾隆帝则六次驻跸清凉圣境。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巡游五台山后所留下的诗作共达百余首,这是其他几处佛教名山不能比及的。
清初诸帝为什么对五台山这样钟情?这与民间传说顺治皇帝出家到五台山当和尚有关。康熙帝曾经屡次寻父,因此后代将五台山当作了皇家的行宫。后代历史学家认为清初诸帝看重于五台山,原因有二:第一,由于五台山既有汉传佛教,又有藏传佛教,是汉、蒙、藏等各族人民共同的信仰中心。清初帝王屡次出巡,正如他们在承德避暑山庄附近修建“外八庙”一样,其目的是为了利用宗教与蒙、藏地区的政教首领建立联系,以巩固清朝政府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
第二,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又名“曼殊”,而“曼殊”与满族中的“满洲”谐音,这本是一种巧合,但在信仰天数的帝王眼中,这就是天意。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乾隆皇帝以75岁的高龄第五次君临五台山,曾写过一首诗,诗末两句为:“曼殊师利寿无量,宝号贞符我国家。”
乾隆自己注释说:“曼殊对音就是满洲,现在西藏等地上书言事,均称曼殊师利大皇帝,竺兰宝号与我朝国号相符,这说明我朝国运可以达到亿万年。”显然,清朝统治者在这里已经把文殊菩萨认作为清祖宗的化身,公开将佛祖和皇帝重叠在一起。推崇五台山寺庙就是崇拜自己的祖先,就可以保佑大清帝国的万世基业,这才是清朝帝王频频光顾、极度青睐五台山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