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删除《满江红》?专家最新解疑!真相带给孩子三个教育启示

更新时间:2023-01-31 10:30:27作者:智慧百科

教材删除《满江红》?专家最新解疑!真相带给孩子三个教育启示

电影《满江红》热映,让岳飞和《满江红》,再一次成为焦点。

但热议的焦点,却是这篇不朽之作是否应该被“撤出”语文教材。

有很多网友称,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岳飞的《满江红》给删了,并用秋瑾的《满江红》代替。

这么一篇充满浩然正气的诗词,如果真的从语文教材中被删除,确实令人匪夷所思。

但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这个春节,岳飞的《满江红》实实在在火了。

一个孩子,在本该看《熊出没》的年纪,却自愿选择了《满江红》,并在观影结束后激情背诵。

,时长00:57

87岁朗诵艺术家殷之光击鼓朗诵《满江红》,听得人热血沸腾。

京城教育圈

,赞85

汤阴岳飞庙景区发起了背诵《满江红》即可免费游景区活动。年幼儿童、年长老人、青年男女拿起话筒,纷纷参与。

你会背《满江红》吗?上学时你学过岳飞的《满江红》吗?

关于这个问题,京教君问了身边的一圈朋友,70后、80后、90后、00后的都有,得到的答案各有不同。

从抽样调查的结果来看,有人说学过,有人说没学过。现在请你帮着回忆一下,上学时你学过岳飞的《满江红》吗?

1月28日,知名教育作家、全国百强名校语文教师吴小轶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回应了网友关于“《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被移除课本”的质疑。

,时长01:24

经吴小轶初步核实,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满江红·怒发冲冠》只在1960年短暂地进入过当时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编写的《九年一贯制试用课本语文》第十四册,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只在很小的范围内使用了一年就停用了。

除此之外,全国通用的中学语文教材从未选编过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或许有少数地方版本教材选用,但使用范围和时间都有限)。

吴小轶表示,“初中统编教材用秋瑾的《满江红》代替了岳飞的《满江红》”的说法根本不成立。

此外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语文老师也表示,不仅现在的人教社初中语文教材里没有岳飞的《满江红》,他甚至查了该出版社此前较多版本的教材,没有发现人教社语文课本里收录岳飞的《满江红》。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初中部于晓冰老师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网友称人民教育出版社或者部编版教材把岳飞的《满江红》删掉了,这是不对的,这是偷梁换柱,说某一个教材曾经选过《满江红》,然后后来删掉了,由此就把它嫁接到人教版或者是部编版当中,这是不行的。

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也在文章中表示,“我以我近四十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证明,至少从我参加工作的1982年起,中学语文统编课本里,根本就没有这篇课文。”

为此,李镇西老师还专门询问了负责编写出版教材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一位朋友。他郑重回复:“经核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岳飞的《满江红》只在1960年短暂地进入过当时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普通教育改革小组编写的《九年一贯制试用课本·语文》第十四册,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只在很小的范围内使用了一年就停用了。除此之外,全国通用的中学语文教材从未选编过岳飞的《满江红》。”

与此同时,李镇西老师也了解到,前些年有少数地方版本教材选用过,如苏教版、鲁教版等,但都使用范围和时间有限,而且这些教材都不是全国通用的统编教材。

所以,岳飞的《满江红》除了“短暂地进入过”非统编教材的《九年一贯制试用课本·语文》之外,“全国通用的中学语文教材从未选编过岳飞的《满江红》”。

不管是拥有多年经验的教育专家,还是一线教师都表示这首词从未长时间出现在课本中。

从小耳熟能详的岳飞的《满江红》,不少网友背得滚瓜烂熟,现在却被告知从未编选进课本里面,对于这样的说法,网友们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明明印在脑子里的知识,怎么就从课本中消失了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

原因一:

不管是影视、歌曲、综艺节目,还是个别地方教材以及拓展阅读里,或者是历史教材、思想品德教材里,亦或是文学作品中,大家或多或少地遇到过这首《满江红·怒发冲冠》,所以即便不会背诵,也会觉得特别熟悉。

我们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将这首词深深印在了脑子里,自然就会觉得它被编进教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原因二:

语文学习讲究日常积累,光学书本上的知识显然并不够用。

语文老师常常会在课上给我们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岳飞作为具有民族情怀的大英雄,自然是在学习范围内,时间长了就会产生课本里有过这篇的印象。

人的记忆会发生集体错乱?!这个说法有没有科学的解释?

解释一:曼德拉效应

有网友指出,这可能就是“曼德拉效应”。

“曼德拉效应”是一个心理学效应,指大众对历史的集体记忆与史实不符。最早是指人们对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在上世纪80年代死于狱中的误解。2013年曼德拉去世的新闻发布之后,世界各地的人发现自己对曼德拉的记忆出现了混乱。

同样因“曼德拉效应”衍生的讨论,还有:

“两只黄鹂鸣翠柳”,还是“两个黄鹂鸣翠柳”?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还是“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还是“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解释二:集体记忆理论

很多网友会觉得,明明很多人都记得学过这首词,为什么专家会说我们记错了?

这里面其实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记忆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按照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的说法,所有的记忆都是集体的,也就是说私人的记忆是很难存在的。如果一个事儿就你一个人看见,就你一个人经历,这个事是很难被记住的。

开创集体记忆理论的莫里斯·哈布瓦赫

最极端、最典型的就是你做的梦,如果你不把它写出来,或者不讲给别人听,你会发现这个梦很快就会被忘掉。

往往被记住的,是那些我们在传播的集体的记忆。也许你记得的就是“没学过”,但是记忆可能只有你知道,别人不知道,所以在传播的过程中,慢慢的记忆就会比较模糊。当网友们纷纷表示学过这首词时,这种传播其实会重构你原来的记忆。

所谓的重构,经常会有一个现象,就是往事重现。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或者你在经历一个场景的时候,会突然有一种恍惚感,觉得这个事过去经历过,这就叫做往事重现。

这个现象很多人觉得它很神秘。其实也不神秘,这就是我们用现在的感知,用现在的经历,去替代了我们以为的过去的记忆。这是往事重现的一种解释。

也就是说,我们的记忆常常是当下建构的,并不是客观的,好像有一个文件在文件夹里,可以随时把它拿出来。因为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经常会比较偷懒,会找那些我们最容易看到的信息。

所以真要问你,当年到底学没学过《满江红》,说实话,已经埋在我们的记忆深处了,但是这个时候突然有一堆网上的信息都在说“学过”,那你脑子里,“学过”的记忆就是最浮在面上、最新鲜的。

按照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我们的大脑是特别偷懒的,所以“学过”很快就被调用了。

很多时候,我们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答案其实都现编的,并不是我们真的到记忆库里面去翻找的。同时,思维定势,以及我们对问题的一些认知模式,还有刻板印象,都会重构我们的记忆。

所以,记忆有的时候其实是非常不可靠的。

在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求是精神极为可贵。

关于《满江红》是否进入过语文课本,激烈论辩之下,一些教育价值也随之显现出来。

教育启示一:培养孩子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岳飞的《满江红》究竟有没有进入过语文课本,这既是一场记忆纠偏,也是一次对真相实事求是的探讨过程。

为了找出证据,大家纷纷调用身边资源,询问专家学者,上网查阅资料,甚至翻出自己儿时的语文教材。

其“较真”的意义,体现出一种对待学术问题的严谨态度。

答案为何已不重要,家长可以借机带着孩子查文献、找证据,培养孩子查阅资料和文献的基本能力及素养。

研究问题,看原始文献非常重要——这是做学术研究的常识。家长正好可以在这个时候把这个常识教给孩子。

教育启示二:学习并不只是为了找到“标准答案”

《满江红》到底有没有进入过语文课本,这么个小问题,为什么会引发热议,进而还上了热搜?

原因在于我们很多人相信,这个问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所以才要争出个是非对错。

我们从上学起就习惯了一个问题要有一个标准答案。

但是,很多问题其实都没有标准答案。一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有多个,它们的差别可能在于哪一个更好一点,更合适一点,也有可能都可以、都合适。

有关专家透露,高考开放性试题占分比例会逐步扩大,而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并非唯一。

近几年,高考命题提出要“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这种导向贯穿到高考试卷中,有利于消除题海战术和机械刷题的弊端。相应的,高考试卷优化了试题情境设计,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通过文字、图表等多种方式呈现试题信息,综合考查学生的信息整理能力和辩证分析能力。

我们的教育,不能单纯地用标准答案去“框住”孩子,而应当让孩子们享受探究答案的过程,通过开放性的思维和思辨精神,懂得所学东西的实质,真正学会运用知识。

教育启示三:培养家国情怀,建立文化共识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江红》隽永于祖祖辈辈中华儿女的血脉中,它也是北大艺术学院陈宇教授儿时会背的第一首词,而它荡气回肠的词作与背后忠肝义胆的精魂,正是陈宇创作电影剧本《满江红》的灵感缘起。

日前,陈宇教授在接受北大官微专访时表示,“满江红和岳飞所呈现出来的忠肝义胆、侠义之气、义薄云天……这样的家国情怀是属于我们中国人文化基因里的东西。”

岳飞《满江红》再次广为传颂,从哪个角度来讲都不是坏事。家长带着孩子一起背诵,不仅可以重温文学知识,也可以让孩子更深刻地理解爱国精神,感受爱国情怀。

爱国情怀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努力,给予孩子正面引导,才能培养出真正有才能且热爱祖国和民族的栋梁之才。

内容来源|综合自上游新闻、镇西茶馆、语文好课堂、青媒空间、瀚海星语、看理想、极目新闻、北京大学官微等。

本文标签: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