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教授:不喜欢给研究生上课,跟本科生相比,他们差距很大

更新时间:2023-01-31 10:30:26作者:智慧百科

人大教授:不喜欢给研究生上课,跟本科生相比,他们差距很大

一个认证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的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牢骚,他说:“非常不喜欢给研究生上课。跟本科生相比,他们差距很大,既没有基础,又没有求知欲望,似乎只知道完成某些必修课程,修满学分,顺利毕业,找个工作。”这位教授还抱怨自己教的研究生,一问三不知,且不知道羞耻。有些学生知道怎么回答自己的提问,但不愿意表达,搞不清楚他们学到了什么程度,自己也不知道要讲什么。


在评论中,很多人表达了对这件事的看法。有人认为:本科考上人大的,是真学霸,素质没话说,不过研究生考上人大的,大部分不是人大的本科生,什么二本、三本的学生都有,素质肯定没有那么好。也有人建议教授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方式,他们认为,少数人听不进去是少数人不上进,多数人听不进去,可能就是老师的讲课方式和内容有问题,毕竟能考上人大研究生的,不会太差。还有人觉得当下研究生选拔机制出了问题,“绝大多数选拔出来的研究生都只会记笔记考试,其他什么都没有”。

1)一流大学的研究生,真的比不上同校的本科生吗?

“不喜欢给研究生上课,认为研究生跟本科生相比,差距很大”,这位人大教授只是把部分教授的心声讲了出来。事实上,不仅是高校教授,许多普通人也有类似的感觉: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比不上同校的本科生。于是就有了一种说法,叫做“金本科,银硕士,铜博士”。

一流大学的研究生,真的比不上同校的本科生吗?人们之所以这么想,无非是更相信高考这个选拔制度。大家认为高考选拔出来的一流大学本科生,比通过研究生考试选拔出来的一流大学研究生更厉害。

从高考招录比例看,只有极少数人能考上一流大学。数据统计,每年高考,只有约2%的考生能考上985大学,约6%的考生能考上“双一流”大学,绝大多数考生只能进入“双非”高校就读;而研究生考试中,却有很多“双非”高校本科生考上了985大学研究生。


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该校生态与环境学院2021届毕业生共152人,继续深造人数85人,其中考上211(含985)高校、科研院所和出国人数占升研总数的63.5%,主要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等学校。

安徽师范大学是地方管理的“双非”院校,该校有相当数量的本科毕业生能考上中国科大、复旦大学等顶级名校研究生,说明一流大学的研究生的确有不少是来自普通大学的学生。

一流大学本科层次生源来源单一,都是各个高中学校最优秀的学生,但研究生层次生源来源比较复杂,有不少是来自“双非”高校的本科生,甚至有一部分是来自民办本科院校(原来的三本)的本科生。

从这个方面看,一流大学研究生比不上同校本科生,似乎有些道理。不过,我们发现,在一流大学,研究生的就业质量普遍高于本科生,既然就业单位和社会更认可研究生,那“研究生比不过同校本科生”的说法就不能成立了。

2)很多研究生,就是为了修学分才去上课的

我们要承认,当下的教育体制,确实是“以考为主”,考试要考的内容,学生们会认真去学;考试不考的内容,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就会大大减弱。不少学生的求知欲,在大量的考试的刷题中被磨灭。而研究生们,被这种教育模式和评价模式折腾了至少16年,他们中的很多人,读研不是为了求知,而是为了求职。读研对他们来讲就是为了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他们是为了修学分才去上课的,他们的主要精力其实放在提升自己的职场技能上。


抱着找工作的态度读研,目的性和功利性就会变得非常强,对自己求职有帮助的知识,认真学;对自己求职没有帮助的知识,就直接被忽略。

另外,研究生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可是很多研究生上的课程,与自己的研究方向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学起来费劲且没有用,就不愿意投入精力去学,他们把时间节省下来专注于自己的研究方向

很明显,在某些教授的课堂上,研究生表现不如本科生,不是研究生素质不行,而是他们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失去了听课的意愿和兴趣。

不过话说回来,培养本科生和培养研究生,方式肯定不一样,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和给研究生上课,模式也应该不一样。教授何不试着改变一下自己的教学方式,或许能收获一些惊喜。

今日话题:一位二本学生考上985大学研究生,你会质疑他的能力吗?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王轶老师

本文标签: 研究生  本科生  本科  教授  大学  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