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防疫志愿者个人防护指南

更新时间:2022-07-05 18:53:07作者:佚名

上海防疫志愿者个人防护指南

  上海市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阶段,为了确保广大青年志愿者的安全和自身健康,团市委、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市疾控中心为大家制定了一份防护指南。

  岗前防护准备

  做好口罩和手套等防护用品储备。

  积极参加培训学习,掌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每日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时,须及时就医。

  应全程接种疫苗,及时强化接种。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


  岗中健康防护

  监测自身健康状况,确保安全上岗

  工作期间,每日进行健康监测及健康码自我检查。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或健康码变更时须第一时间报告,及时就医。确保已全程接种新冠疫苗,并定期接受核酸检测。

  做好个人防护

  从事志愿工作期间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等级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分级防护中个人防护用品的穿脱流程见文末视频)

  口罩佩戴

  A、分清口置内外侧(通常有颜色面朝外或口置拉开凸面为外侧面)、上下面(鼻夹侧为上面)

  B、遮住口鼻部及下巴并紧贴

  C、双手指尖向内按压鼻夹并向两侧移动

  D.医用防护口罩需检查口罩气密性

  口罩脱卸

  A、捏住口罩耳上方的两侧系带,脱下口罩

  B、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弃

  注意事项:脱卸口罩时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

  脱口罩后要及时开展手卫生。

  保持手卫生。接触污染物品后或就餐前,要及时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掌握正确洗手的方法。


  志愿服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非必要时,不进入群众家中

  尽量不要进入群众家中,所有的交流尽量在门口完成,并且保持一定的距离。

  2、保持一定距离

  对干群众进行排查交流时,尽量保持安全距离。入户排查时,敲门后等待户主开门期间,尽量退到一米以外,不要近距离进行交流。群众在家中时,可能没有做好防护准备,例如出现并未佩戴口置等情况,志愿者应提醒其佩戴口置,交流的过程中都要尽量维持一米以上的距离,不要近距离交流。

  如果在志愿服务期间,遇到可疑症状对象,尽量避免与其近距离接触,不得摘下口罩。必须和可疑症状对象近距离接触时,应注意接触后及时更换口罩,并进行手卫生。

  3、物资或材料交接后要及时洗手物资或材料交接时正确佩戴好口罩。如果有材料需要递交给户主或者需要户主签字,完成工作后请及时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必要时可对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

  4、志愿活动期间用餐时,尽量错峰、分散用餐。


  岗后自我防护和健康监测

  志愿服务后的防护措施

  一次性使用防护用品(口罩、一次性手套、一次性帽子等)使用后应统一丢弃,不得重复使用。

  做好经常接触的物品的清洁消毒(手机、IPAD、键盘、钥匙等),可使用消毒湿巾擦拭消毒。结束志愿服务后,更换口罩。

  注意回家途中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应全程有效佩戴口罩,回家后及时洗手。

  在完成以上几项事项之前,不要和家人,尤其是小朋友、老人进行亲密接触。

  健康监测与就医

  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

  志愿者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疑似症状时,须主动报告志愿者工作管理部门并及时就医。尽量避免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的路上和在医院内应当全程佩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

  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相关流行病学史和接触史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

  居室勤开窗,经常通风。

  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具、餐具清洁,勤晒衣被。

  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注意营养,适度运动

  家庭备置体温计、医用外科口罩或颗粒物防护口罩、家用消毒剂、消毒湿巾等物资。

  不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

  减少参加聚会、聚餐等群体性聚集活动。

  注意作息饮食科学,避免过度疲劳,提高免疫力。

  坚持防疫“三件套”、“五还要。

  当接触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后,志愿者应当及时主动报告志愿者工作管理部门并配合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流行病学调查。

  志愿者应合理排班,适当放松和休息,保证充分的睡眠和饮食。如出现失眠、情绪低落、焦虑时,可寻求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或心理健康服务,可拨打上海市心理热线962525、12355热线或者线上心理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面对面心理危机干预

  注:信息来自青春上海公众号。

本文标签: 口罩  防护  及时  健康  志愿者